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外侧入路治疗外嵌插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的经三角肌外侧入路治疗的36例外嵌插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26例;左侧20例,右侧16例;年龄38~85岁,平均65.6岁;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2例,四部分骨折14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根据患者术后1年的Constant-Murely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估疗效。结果36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21.7个月)随访。手术时间55~120 min,平均75.9 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109.7 mL。术后1年Constant-Murely评分79~90分,平均84.1分。术后1年肩关节活动范围:外90°~160°,平均120.6°;上举90°~170°,平均128.1°;后伸20°~60°,平均38.8°;内旋20°~45°,平均30.5°;外旋30°~45°,平均35.6°。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且未发生腋神经损伤、深部感染、骨不连或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经三角肌外侧入路治疗外嵌插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微创、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手术,微创 三角肌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外嵌插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采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治疗的11例老年肱骨近端外嵌插四部分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2岁。评估术后情况、肩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平均1.6分;多数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前屈角度166°,平均外角度166°;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86.2分;前臂、肩及手快速残疾调查评分平均18.9分。随访过程中无病例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切出或其他内固定失败。结论注射式人工骨植骨一方面填塞外嵌插复位后造成的骨缺损,另一方面提高螺钉的把持力,可有效解决近端螺钉切出的问题,解剖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外嵌插四部分骨折的有效选择。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人工骨 内固定失败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上直肌移位术(SRT)、上直肌移位术联合加强缝线术(SRTA)与垂直肌移位术(VRT)治疗完全性神经麻痹性斜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完全性神经麻痹性斜视42例(42只眼)患者资料。根据术式分为:SRT组(16例),即SRT联合内直肌后徙术(MRc);SRTA组(13例),即SRT联合Buckley缝线和MRc;VRT组(13例)。分析比较3个组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斜视度数、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3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的斜视度数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SRT组、SRTA组、VRT组术后12个月斜视度数分别为(+0.8±5.8)、(+0.8±4.5)、(+1.2±2.5)三棱镜度(PD),均低于术前的(+82.8±17.2)、(+77.7±26.1)、(+71.5±18.6)PD;但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组之间斜视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的麻痹眼外转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如SRT组、SRTA组、VRT组术前外转功能分级分别为(-4.4±0.5)、(-4.4±0.5)、(-4.5±0.5)级,术后12个月分别为(-2.3±0.7)、(-2.2±0.5)、(-2.1±0.6)级;但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组之间麻痹眼外转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麻痹眼内转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麻痹眼内转功能分级,SRT组[(-0.9±0.6)、(-0.8±0.6)级]与SRTA组[(-1.5±0.5)、(-1.4±0.5)级](t=-2.62、-2.52)、SRTA组与VRT组[(-0.8±0.8)、(-0.6±0.7)级](t=2.62、3.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第一眼位获得立体视患者的比例3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旋转复视、眼前节缺血并发症。SRTA组中2例术后术眼下斜视4~5 PD伴上转轻度落后。结论SRT、SRTA和VRT均能有效治疗完全性神经麻痹性斜视且疗效相当,矫正眼位并能改善患者外功能,恢复双眼视功能,疗效稳定,术后较少出现垂直及旋转斜视。

  • 标签: 眼球运动 眼外科手术 上直肌移位术 垂直肌移位术 展神经麻痹 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近端外截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4月—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8例。8例均为男性,年龄17~52岁(平均34.1岁),均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近端外截骨DHS固定治疗。患者此次外截骨DHS固定手术与其初次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间隔时间为4~26个月,平均10.1个月。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Pauwels角及颈干角矫正情况、肢体长度差异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0~240 min,平均134 min。术中出血量200~750 mL,平均为356 mL。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切口及深部感染。本组8例患者术后随访13~23个月,平均18.6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塌陷。经股骨近端外截骨DHS固定手术治疗后,8例患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处以及小粗隆截骨部位均达到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7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颈干角和Pauwels角分别由术前的113.13°±4.64°和67.50°±6.19°改善至140.75°±2.38°和40.50°±2.56°,两侧肢体长度差异由术前的(1.21±0.79)cm减少至(0.36±0.18)cm,Harris评分由术前的66.50(65.00,69.50)分提高至97.00(92.75,99.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7、17.08、3.35,Z=-2.53,P值均<0.05)。结论股骨近端外截骨结合DHS内固定术,通过矫正颈干角降低骨折端剪切力,可以有效治疗中青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手术更精准地实施。

  • 标签: 骨折,不愈合 股骨颈骨折 外展截骨 动力髋螺钉 机器人导航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外支具在关节镜下喙突移位(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下不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4年9月-2016年5月13例肩关节镜下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下不稳术后患者应用肩关节外支具及实施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3例病人经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康复出院。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肩关节功能评估采UCLA计分标准,终末随访时为(31.6±2.0)分,优10例,良2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2.31%。结论关节镜下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下不稳术后患者正确应用肩关节外支具,予以系统、规范的护理,可有效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关节镜 喙突移位术 肩关节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