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测试槽型鞘脑穿刺针用于实验动物脑组织穿刺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兔6只,麻醉后骨窗开颅显露双侧大脑半球,左侧大脑半球以传统脑穿刺针进行穿刺,右侧以槽型鞘脑穿刺针穿刺,完成穿刺、拔出穿刺针留置槽形鞘、置管后拔出槽形鞘等步骤。拔出穿刺针后穿刺道以苏木素染色,观察30 min后处死实验动物,提取脑组织,沿脑组织穿刺道制3 μm厚切片,常规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穿刺道病理解剖学变化(脑组织破损及出血情况),评估损伤程度。结果2种穿刺针穿刺操作后均会造成穿刺道局灶性脑挫裂伤,表现为穿刺道组织缺损、脑组织淤血、水肿。光镜下可见穿刺道脑组织破碎、细胞排列不规则、水肿的细胞体增大和细胞核固缩,穿刺道外围细胞结构正常。2种穿刺针针道脑组织病理特征差别不明显。结论槽型鞘脑穿刺针穿刺操作简便,通过槽型鞘置入引流管方便,脑组织损伤程度与传统脑穿刺针无明显差别。

  • 标签: 脑穿刺针 脑室引流 脑脊液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俯卧位通气是ARDS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但目前临床实施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实施过程中容易发生气管导管和静脉管路脱管、压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严重并发症,且需要一定的人力和配合度,实施难度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可以帮助危重患者轻松完成俯卧位通气时体位转换的支架,解决了上述难题,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7 2 1847759.9)。该支架设计简单,由支架、转轴、绷带构成,可靠性强,易于操作,可明显降低俯卧位通气的实施难度,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负荷,提高患者的救治质量。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翻身支架 搬运支架
  • 简介:摘要:现如今,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相对于产品质量也会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相关部门就要对产品质量加大检验力度,尽可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检验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这样才能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切实的体现出产品质量的好坏。本文也会对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性及相关检验方法进行着重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提升检验结果准确度的策略和建议,以便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药厂质量检验 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与实现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设计一套直观、实用性强、符合实验室菌种管理制度要求的菌种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菌种管理水平。方法采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利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并通过MySQL进行数据库的管理,按照实验室菌种管理制度要求,建立能够满足实验室需求的菌种管理系统。结果自主开发出了一套实验室菌种管理系统。实现了菌种入库档案建立;菌种出库申请、审核、外送、归还以及销毁流程控制;菌种查找,统计,记录查询,传代提醒等功能。结论该菌种管理系统,现已在实验室投入使用,运行情况稳定,反映良好,有效提高了实验室菌种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目的。

  • 标签: 临床实验室技术 质量改进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且引起社区传播的风险更大。目前,关于人群中无症状感染率及其传染性尚无定论。本研究设计选取COVID-19疫情高发与低发地区作为研究现场,对社区人群和重点人群(包括COVID-19治愈病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护人员/CDC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发热门诊患者)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血清抗体和核酸检测,确定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和暴露风险人群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随访,分析血清抗体水平变化,评估传染性和传播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 血清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湿化方法有雾化吸入、气道内滴注等,但大多存在湿化中断、湿化不充分、反复暴露气道、增加护理工作量等缺点。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设计了一种改良型一次性雾化器,解决了上述问题,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4 2 0406688.9)。该装置在传统雾化器的贮液器上增加了一个与贮液器贯通的补液管,该补液管与外接的输液装置相连;同时在贮液器内的补液管末端设计了一个带导向杆的浮标,通过浮标的浮力作用来自动控制补液。该装置由氧气驱动,实现气道湿化。一次性雾化器可实现持续充分的气道湿化,避免频繁添加湿化液造成反复暴露气道,达到提高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性、减少护理工作量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 持续湿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唇软组织移位对一期单侧唇裂修复设计的可能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行一期单侧唇裂修复的52例患儿,男33例,女19例;年龄2~10个月,平均4.6个月。测量方法为直尺和(或)角规直接测量上唇区特定标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分析该组患儿术前、术后即刻上唇区的标记点间点距测量结果。手术采用旋转推进法,术中充分解剖裂隙两侧软组织,复位并重建肌肉连续性。结果52例单侧唇裂患儿的测量显示,术后即刻和术前相比,健侧和患侧的标记点间点距均发生改变。除健侧唇高和健侧唇峰-鼻翼基底点距外,两侧唇长、患侧唇高以及患侧唇峰-鼻翼基底点距、唇峰-口角点距,鼻翼基底-口角点距,均较术前有明显延长(P<0.05)。两侧点距的对称性比值计算显示,越远离裂隙区,术前对称性比值越接近1。术后上唇区的对称性比值均接近1,术后对称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一期单侧唇裂修复术中,上唇区软组织标记点间点距变化不完全符合几何学原则,还受不同层次结构的相互关系及软组织弹性等生物物理特性影响,手术设计中必须考虑并校正。

  • 标签: 唇裂 鼻唇畸形 一期修复 测量 手术设计
  • 简介:摘要在新时期,专业课教师不单单起到传授专业知识的作用,更应该立足自身学科特点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思政问题。《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医药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教研室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凝练设计出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将"爱国、奉献、担当"等思政要素和"严谨、求真、务实"的科研素质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获取的同时渗透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科研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案例设计
  • 简介:摘要预防用疫苗(疫苗)的安全性是临床试验重点关注和评价的内容之一。本文结合近年来疫苗注册试验的审评实践,就安全性研究的常见问题提出系列思考和建议,包括安全性研究假设,入排标准及暂停/终止标准的考虑,安全性观察的常规要求和临床指标、疫苗排毒及佐剂安全性等特殊研究内容,并进一步明确了序贯入组的安全性观察要求,强调了因果相关性的科学判定和安全性监测工作质量等方面内容,供疫苗研发参考和借鉴,同时探讨适宜的解决方法,以促进我国疫苗研发和风险控制。

  • 标签: 疫苗 临床试验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层级式科研绩效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精准评价,提高高端科技产出占比,有效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规模堆积效应。方法将传统的"展开式三级指标体系"进行分级,分为国家级、省部级与地方级三级指标,按照入选标准对参评对象进行筛选并分为3个梯队,用三级指标分别对三个梯队的参评对象进行分级评价,最终对其进行大排名。在评价方法一致的前提下运用"层级式科研绩效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医院2018年先进科研科室与科研先进个人进行评价,并与传统展开式三级指标体系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层级式三级指标体系与传统展开式三级指标体系在大的评价格局上是一致的,仍然展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特征。层级式三级指标体系可以使高端科技产出占比高的参评单位脱颖而出,可以有效屏蔽中低端科技产出占比高的总量堆积效应。结论"层级式科研绩效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根本上弥补"展开式三级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可以有效提高科技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值,使评价结果更精准,展现"精品战略",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选拔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建立。

  • 标签: 层级式 科研绩效 三级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持续升高,负担重。乳腺癌诊疗及相关预后研究必需的临床队列建设面临诸多瓶颈,国内乳腺癌大型队列研究相对匮乏,存在标准不统一、失访率较高、重复建设、无法共享等问题。本课题为改善我国目前大型临床队列研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联合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合作建立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为进行乳腺癌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提供数据平台和技术支撑。方法乳腺癌标准化前瞻性队列专病队列的建立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专家论证建立乳腺癌队列标准化入组指标集,收集入组对象的基线信息、诊疗相关信息并采集生物标本。根据大型人群队列终点事件长期随访技术规范、数据安全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形成乳腺癌标准化前瞻性队列的诊疗及预后研究的随访体系。结果基于标准化的数据集,利用北京科技大学的计算机学科优势,整合动态信息采集终端和社会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改善依从性及智能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研发出了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数据库,截至2020年2月临床队列数据库中纳入患者12 147名。队列建设过程中采集样本资源,并与山东大学牵头开展的生物样本库多中心质量控制体系及共享评价体系研究合作,构建了开放共享的生物样本库网络,形成了乳腺癌发生发展全链条的研究平台。结论本研究随着"十三五"规划精准医学研究的实施,为乳腺癌精准诊疗提供了研究基础,为国家制定相关医学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乳腺癌 精准医学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减少管道相关不良事件。方法选取3M棉质纺织物肤色压敏感胶带材料剪裁特定形状用于管道固定,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病区2018年7—12月腹部术后留置唯朗®分体式多功能腹腔引流管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双环固定贴固定,对照组采用工字贴固定。比较2组固定贴剪裁时间;两种固定贴粘贴时间;更换固定贴次数;管道固定相关不良事件;患者管道牵拉感疼痛分值。结果护理工作量比较,单次固定贴剪裁时间,观察组(6.27 ± 1.07)s,对照组(11.04 ± 0.91)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457,P<0.05)。人均固定贴使用个数观察组(1.10 ± 0.31)个,对照组(2.32 ± 0.47)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896,P<0.05);管道牵拉疼痛分值≥4分例数,观察组0例,对照组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690,P=0.017)。结论双环固定贴固定唯朗®分体式多功能腹腔引流管更加牢固,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固定 引流管 安全
  • 简介:摘要:在医疗单位日常诊疗活动中,会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医疗垃圾,尤其是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塑料包装垃圾,不仅数量多,出现范围广,容易出现飘散,给护理人员垃圾处理带来较大麻烦。在处理不当的情形下,还会出现附带病毒扩散等问题,给医院医疗环境防护带来较大问题。本文就一种最新研发的便携式纸塑压缩收集器进行说明,以此能够为医疗护理人员降低日常工作强度,提升医疗卫生环境安全奠定基础条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自制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解剖钢板与传统钢板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其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腓骨头上方区域的数据测量及三维CT分区,设计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解剖钢板。选取12具新鲜冰冻下的成人尸体24侧膝关节,制作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模型,分3组(n=8):A组模拟腓骨头上方入路自体髂骨植骨后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解剖钢板固定,B组模拟胫骨平台后侧入路自体髂骨植骨后小T型钢板固定,C组模拟腓骨头上方入路自体髂骨植骨后普通L型平台钢板固定。3组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500、1 000、1 500 N垂直压缩力载荷下劈裂骨块的垂直位移以及内固定物失效时(压缩位移达3 mm时)的最大压缩力。结果500、1 000、1 500 N垂直压缩力载荷下,A组、B组、C组劈裂骨块的垂直位移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劈裂骨块的垂直位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略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骨块位移达3 mm时内固定物的失效载荷分别为(2 576±126)、(2 545±127)、(2 067±146) N,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内固定物失效载荷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解剖钢板可对后外侧髁骨折块起到坚强的固定作用。

  • 标签: 骨板 骨折固定术,内 生物力学 胫骨平台 后外侧骨折
  • 简介:摘要手术刀是临床外科领域常用工具,传统手术刀为刀片与刀柄分体式,存在刀片长度无法调节的局限,如使用不慎容易划伤医护人员。为解决上述问题,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医院)普外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伸缩式手术刀柄,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9 2 0203154.9)。伸缩式手术刀柄采用旋转伸缩套筒配合螺纹柱型刀柄的设计,以达到内置刀片的目的,通过旋转刀柄一端的转把,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手术刀片伸出套筒的长度。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通过调节刀片的长度达到精确手术操作的目的,同时可有效避免术中误伤医务人员。

  • 标签: 伸缩式手术刀 手术刀柄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仿真模拟技术设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护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方法以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至2014级374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实验组,以2010级至2011级292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开展基于仿真模拟技术的ARDS救护综合性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课后对实验组进行满意度调查及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用SPSS 17.0对组间成绩进行t检验,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问卷回收率为100%,学生满意度为95%。行为表现自我评价显示学生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自我评价高(3.47±0.63),在关注患者心理问题等方面自我评价低(2.62±0.68)。实验组理论成绩为(77.03±2.55)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为(71.75±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基于仿真模拟技术设计ARDS救护综合性护理实验项目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

  • 标签: 仿真模拟教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护 综合性护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