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估(performanceappraisal)是依据一定标准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进行检查、测量和评价的过程。护理绩效评估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提高护理绩效、管理效率、帮助护理人员改进工作及谋求未来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显著,是护理管理的源头和核心。现将护理绩效评估研究的必要性、方法及国外绩效评估研究趋向对国内护理绩效评估的启示进行论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评估 国内 国外 护理人员 管理职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正常分娩产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方法根据产妇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结论通过对分娩产妇的护理可以使产妇了解分娩相关知识,保证营养供给正常,缓解急性疼痛与心理焦虑,并避免分娩时受伤的危险。

  • 标签: 分娩产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正常妊娠产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作出护理评估与诊断。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使患者获得妊娠期保健知识;避免营养失调的危险;避免身体意象紊乱并增强有增强家庭应对。

  • 标签: 妊娠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于2017年2月-2019年10月的80例肺癌患者为例,按1:1比例随机纳入两组,常规护理服务组(n=40)予以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服务组(n=40)在常规护理服务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的实施效果。结果:舒适护理服务组护理后的SCL-90量表评分较常规护理服务组减分更明显,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 较常规护理服务组提高更明显,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患者开展舒适护理,利于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舒适护理 肺癌患者 护理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骨骨折护理问题评估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本院治疗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对患者实施护理方式的差异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先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后实施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P

  • 标签: 锁骨骨折 护理问题评估 护理干预体会 康复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骨骨折护理问题评估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云南省中医医院治疗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对患者实施护理方式的差异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先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后实施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P

  • 标签: 锁骨骨折 护理问题评估 护理干预体会 康复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护理中防跌倒护理评估表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之间接收的45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全部应用防跌倒护理评估表,并根据评估的结果选用预防性措施,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的环节,发现45例患者跌倒时间为0(0.00%)。结论:老年患者入院护理中,应用防跌倒护理评估表,预防发生跌倒发生事件,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老年护理 防跌倒护理评估表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骨骨折护理问题评估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治疗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对患者实施护理方式的差异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先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后实施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P

  • 标签: 锁骨骨折 护理问题评估 护理干预体会 康复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小耳畸形合并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分期耳廓再造-骨桥植入术后侧及双侧骨导助听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双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岁。术前测试裸耳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行颞骨高分辨CT评估乳突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分期耳廓再造及骨桥植入术)。术后骨桥开机时、开机后3、6、12、24个月,测试侧骨桥助听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安静环境和信噪比5 dB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识别率);植入骨桥至少3个月后,分别测试裸耳、侧骨桥助听和双侧骨导助听(一侧骨桥+对侧ADHEAR)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采用国际助听器评估问卷和Glasgow儿童获益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主观获益情况。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中9例于耳廓再造术前植入骨桥,6例同期植入骨桥,17例于耳廓再造术后植入骨桥;32例均对侧佩戴ADHEAR。侧骨桥及双侧骨导助听的平均纯音听阈均较裸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侧骨桥与双侧骨导助听阈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环境下单侧骨桥及双侧骨导助听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t=6.50,P<0.05),侧骨桥与双侧骨导助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环境下,双侧骨导助听显著优于侧骨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调查问卷显示侧骨桥植入及双侧骨导助听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同时合并重度传导性聋患者,侧骨桥植入和一侧骨桥+对侧ADHEAR均可改善其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双侧骨导助听较侧骨桥可进一步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

  • 标签: 耳畸形,先天性 先天性小耳畸形 外科,整形 人工听觉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照射频次和次照射时长对泪液分泌、晶状体以及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健康豚鼠进行眼部激光照射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依据激光照射频次和次照射持续时间的不同将豚鼠随机分为高频短时(HFST)组、高频长时(HFLT)组、中频短时(MFST)组、中频长时(HFLT)组、低频短时(LFST)组和低频长时(LFLT)组,每组6只。各组豚鼠右眼进行500 lx的激光照射作为实验眼,左眼不接受任何干预作为对照眼。高频激光照射为15次,中频照射为10次,低频照射为5次,每次照射时间间隔为10 min;短时照射为30 s/次,长时照射为60 s/次。采用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对各组豚鼠实验眼与对照眼间泪液分泌量进行测定和比较;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斜照法评估各组豚鼠晶状体透明性变化情况;采用眼底照相法评估豚鼠眼底和视盘大致形态;采用视网膜电图(ERG)记录法评价各组豚鼠视网膜功能变化;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化。结果HFST组、HFLT组、MFST组、MFLT组、LFST组和LFLT组实验眼泪液分泌量分别为8.00(7.37,9.00)、8.75(8.25,9.00)、8.50(7.75,9.50)、9.00(8.50,9.50)、8.00(7.37,8.75)和8.25(7.75,8.75)mm/5 min,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02,P=0.240);各组豚鼠实验眼泪液分泌量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豚鼠双眼晶状体均透明,实验前后眼底均未见出血和渗出;HFST组实验眼ERG暗适应3.0 a波振幅值低于LF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实验眼ERG暗适应3.0 b波振幅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8,P=0.268);各组豚鼠实验眼与对照眼间ERG a、b波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豚鼠实验眼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2,P=0.463)。结论500 lx激光照射对眼表组织和晶状体无明显损伤,但一定程度上造成视网膜功能损害,损伤程度主要与激光照射频次有关。

  • 标签: 激光 眼部损伤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引流管护理单在普外科护理当中使用的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普外科,需要实施引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70例。将这70例普外科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35例。给两组普外科的患者,都按照常规的引流管护理方式实施护理措施,观察组中,给本组普外科的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引流管护理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普外科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记录两组普外科患者的引流管护理情况,统计在护理期间,对患者护理时产生护理差错事故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普外科患者出现差错的概率是5.71%,低于对照组出现差错的概率22.86%(P<0.05)。结论应用引流管护理,能够使得普外科护理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在护理工作当中出现的护理差错。

  • 标签: 引流管护理单 普外科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62-01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手术室护理记录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对护理文书质量工作的相应影响因素,从而保证整个护理记录的准确与完整。方法,此次选取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200名病人的病例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原则,可以将这些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人。其中的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记录书写方式,而观察组则使用优化后的护理记录书写方式。针对两组病人书写的具体质量以及书写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护理记录非常的及时也完整,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记录填写不全、书写错误等相关问题的出现比较明显。另外,观察组的记录耗时以及写字数都要少于对照组的病人。结论,针对于手术室护理记录要结合其书写中的一些缺陷和问题,采用优化记录的书写方式,提高整体的书写效率和水平,保证这一方法在今后手术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塞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 80例老年脑梗患者均为本院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12月接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 40例)与观察组( 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 8日及护理后 15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 17.50%与 20.00%,观察组分别是 2.50%与 .50%,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 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其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 脑梗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择科室内重症监护室中患者20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100例则采取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护理结局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临床价值明确。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预防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