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为了解决综放工作面支架间粉尘浓度过高的问题,本文针对截割粉尘由采煤空间向架前、人行道等作业人员密集区域的扩散运移规律,基于喷嘴水射流卷机理,设计一款由由喷嘴组和负压卷罩组成综放移架尘源负压卷装置,并应用于某 煤矿某 综放工作面,取得了较好的除尘效果。

  • 标签: 粉尘 综放工作面 喷雾降尘 负压卷吸除尘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胀脂法治疗颈后脂肪垫效果,并探讨其解剖结构及意义。方法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采用肿胀脂法治疗27例(男1例,女26例。年龄29~64岁,平均43.2岁)颈后脂肪垫患者。在双侧肩胛区做小切口,插入4 mm脂套管进行抽吸。另对一具女性尸体进行解剖,观察颈后脂肪垫结构,标本做HE及Masson染色。结果术后即刻颈后脂肪垫变平整,除轻度淤血及疼痛外无其余并发症。随访14例患者均满意。其中2例患者颈后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尸检研究示颈后脂肪垫由浅层及深层脂肪构成,两层之间界限清晰,无明显包膜。深层脂肪内纤维胶原多而致密。结论肿胀脂法可有效治疗颈后脂肪垫,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脂肪垫 肿胀麻醉 脂肪抽吸 尸体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波和小切口刮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收集60例腋臭患者,左侧腋窝用miraDry微波治疗仪治疗(微波组),右侧用小切口皮下刮术治疗(刮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等。结果随访6个月,微波组有效率为93.33%(56例),复发为6.67%(4例),刮组分别为96.67%、3.3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微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为0,刮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38,P = 0.042)。结论对比小切口刮术,微波治疗具有非侵入性、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臭汗症 微波 刮除术 治疗结果 小切口吸刮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应用盲插法置入鼻腔肠管预防误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选取ICU肠内营养支持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经鼻留置胃管,观察组行床旁盲插鼻肠管。记录两组患者营养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患者治疗满意。结果观察组第7天、第14天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高于对照组,反流误、肺部感染、恶心呕吐等发生及30 d再入院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肠内营养支持时间、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盲插法置入鼻腔肠管提高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及治疗满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盲插法 鼻腔肠管 营养状况 误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鼻饲护理,

  • 标签: 神经内科 肠内营养 误吸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密闭性痰管在预防新生儿肺塌陷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内收治的 260 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 130 例采用开放式痰,实验组 130 例采用密闭式痰,观察两组新生儿呼吸性相关肺炎发生以及肺塌陷发生。 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方式的开展,实验组 VAP 发生和肺塌陷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密闭性痰管应用于肺透明膜新生儿患者能够降低 VAP 发生,同时有效预防肺塌陷的发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密闭性吸痰管 肺透明膜 肺塌陷 VAP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 ICU 重症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选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我院收入的 ICU 重症脑卒中患者( 90 例)进行分组,即:比对组、研究组,其中,比对组纳入 45 例,研究组纳入 45 例,对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比较最终的护理效果。 结果: 关于 ICU 监护时间、拔管时间和误、压疮发生指标, 2 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集束化护理)显著低于比对组(常规护理), P < 0.05 。 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 ICU 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 ICU 监护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误、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重症脑卒中患者 集束化护理 误吸 压疮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影响换热站运行的故障进行分析,确定了板换不换热这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并重点从实施一级网越站流程优化、加装v型过滤器排污装置、实施一级网反冲流程改造等三个方面,以解决板换不换热的问题,从根本上降低换热站故障发生,从而确保换热站正常运行、提高区域供暖质量与效益。

  • 标签: 换热站 供暖故障 不换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报告错误高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及对策实施,确实降低了报告错误。本文着重介绍了一种检查报告错误项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概率分析。

  • 标签: 轮流检查 集体检查 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性。 方法:采取双色球分组法将200例干眼症患者分为100例/组。对照组--玻璃酸钠滴眼液单药治疗,观察组--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舒滴眼液治疗。比较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更高,SRI、SAI及各项泪液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更长,基础泪液分泌量更高,眼部状态恢复正常时间、总疗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很高。

  • 标签: 玻璃酸钠 贝复舒 滴眼液 干眼症
  • 简介:摘要: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具有强度高、性能更好的特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设工作之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不过在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相应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管理措施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并做好高质量的施工管理工作,最终确保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具有更高的建设质量。

  • 标签: 矿物 掺合料 高性能 混凝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产生黏液的层上皮内病变(SMILE)和浸润性层产生黏液的癌(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19年3月16例具有SMILE/ISMC成分的宫颈肿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以及随访情况,同时行组织化学阿辛蓝和淀粉酶消化法过碘酸-雪夫(PAS-D)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K)7、p16、p63、p40、PAX8、MUC6、p53染色,此外结合宫颈腺癌浸润模式分类系统对12例浸润性腺癌成分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9.7岁(范围33~65岁),大多数患者(13/16)发生阴道出血。SMILE和ISMC形态学分别表现为非浸润性或浸润性层上皮伴全层细胞,具有不等量的胞质内黏液。5例SMILE成分分别与原位腺癌(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或浸润性腺癌(3例)共存;13例ISMC成分分别为单一型ISMC(3例)、合并普通型宫颈腺癌(8例)、合并鳞状细胞癌(2例)。所有单一型ISMC均具有脉管侵犯且浸润深度超过10 mm。11例具有ISMC成分的浸润性腺癌均为Pattern C肿瘤,组织学呈弥漫破坏性间质浸润、实性结构或低分化肿瘤。组织化学阿辛蓝和PAS-D染色证实SMILE/ISMC成分(7/7)细胞质内富含酸性和中性黏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MILE(4/4)和ISMC(8/8)成分CK7和p16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p63和p40表达于SMILE(1/3)和ISMC(2/8)成分层上皮细胞巢的周边细胞或仅少部分细胞,在ISMC成分中,部分瘤细胞MUC6(5/7)阳性表达、PAX8(2/8)局灶阳性表达、p53呈野生型表达模式(4/10)或完全阴性(6/10)。具有随访资料的13例患者目前均存活(平均随访时间50.5个月,范围4~140个月)。结论SMILE是一种少见、独特的宫颈上皮内病变,ISMC属于与其形态学相似的浸润性病变,具有ISMC成分的肿瘤可能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充分认识宫颈SMILE和ISMC对临床和病理医师尤为重要。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原位 免疫组织化学 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 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肺结核治患者群体中应用优质护理对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在 2017 年 6 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60 例患者进行试验研究,利用数字法对所有患者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 30 人,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 结果:经卡方值检测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用药依从性,观察组总用药依从性 96.67% 高于对比组用药依从性 73.34% , P < 0.05 ,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 ; 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比组, P < 0.05 ,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 。 结论:在肺结核治患者群体中应用优质护理对其用药依从性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患者接受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且患者心理状态明显好转,故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肺结核复治 用药依从性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STDP)对心肌细胞缺氧/氧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心肌缺氧/氧模型。将H9c2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STDP组(在氧前40 min给予STDP 50 mg / L)、3-甲基腺嘌呤(3-MA)组(在氧前40 min给予3-MA 5 mmol / L)及STDP + 3-MA组(在氧前40 min分别给予STDP 50 mg / L及3-MA 5 mmol / L)。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并测定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及肌酸激酶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信使RNA(mRNA)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的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 / LC3Ⅰ、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 /腺病毒E1B 19 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Beclin-1、Atg5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细胞存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5.893,P = 0.028),且STDP组细胞存活较模型组、3-MA组及STDP + 3-MA组细胞存活均显著升高[(90 ± 7)%、(63 ± 5)%、(80 ± 5)%、(81 ± 6)%,P均< 0.05]。各组细胞LDH、丙二醛、肌酸激酶水平,细胞凋亡,Beclin-1 mRNA、Atg5 mRNA以及LC3Ⅱ / LC3Ⅰ、HIF-1α、BNIP3、Beclin-1、Atg5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78.381、23.519、48.376、22.726、6.315、5.294、75.219、116.546、21.125、39.724、65.247,P均<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在STDP组细胞中,LDH[(92 ± 6)、(194 ± 13)、(195 ± 11)、(192 ± 10)μmol / L,P均< 0.05]、丙二醛[(12.5 ± 0.7)、(17.2 ± 1.2)、(18.5 ± 1.6)、(17.9 ± 1.0)μmol / L,P均< 0.05]、肌酸激酶[(19.9 ± 1.0)、(34.3 ± 2.2)、(35.3 ± 2.2)、(34.8 ± 2.5)μmol / L,P均< 0.05]水平,细胞凋亡[(5.8 ± 0.8)%、(8.8 ± 0.9)%、(7.6 ± 0.7)%、(7.3 ± 0.5)%,P均< 0.05]较模型组、3-MA组及STDP + 3-MA组均明显降低;Beclin-1 mRNA、Atg5 mRNA、LC3Ⅱ / LC3Ⅰ、BNIP3、Beclin-1、Atg5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而较3-MA组及STDP + 3-MA组均显著升高(P均< 0.05);HIF-1α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3-MA组及STDP + 3-MA组均明显升高(P均< 0.05)。结论STDP可通过调控HIF-1α / BNIP3信号通路发挥对心肌细胞缺氧/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肌细胞,心脏 缺氧 麝香通心滴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腺五钛联合抗结核药在治涂阳肺结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期间 77例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采用单双号法,划分 A组( n=38,抗结核药)和 B组( n=39,胸腺五肽 +抗结核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B组患者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率均高于 A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不明显( P> 0.05)。结论:在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应用胸腺五肽 +抗结核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强。

  • 标签: 胸腺五肽 抗结核药 复治涂阳肺结核 痰菌转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中心3年内所有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除颤器(S-ICD)患者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统计并分析植入适应证、术前体表心电图筛查、术中麻醉方式和效果、除颤阈值(DFT)测试、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共成功植入S-ICD 11例,其中3例(27.3%)为移除原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除颤器(TV-ICD)后改植入S-ICD;均为男性,年龄12~68(39.7±15.3)岁,体重指数(24.0±3.9) kg/m2;随访时间1~44(19.2±16.8)个月。手术时间(69.0±19.1) min,术中测试除颤阻抗(53.6±8.0) Ω,室性心律失常诱发后诊断至成功除颤时间(12.9±1.7) s。1例患者(9.1%)行局部麻醉,术后疼痛评分(VAS)6分;10例(90.9%)行局部麻醉+静脉镇静,VAS(3.0±0.9)分。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发现:识别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并正确治疗2例,识别VT/VF因自行终止而未治疗1例,出现误感知但未治疗1例。结论S-ICD为年轻的猝死高风险患者及移除TV-ICD需再次植入患者的适应证之一,术中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安全有效,诱发VF时间延长至8 s可能有助于成功DFT测试。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除颤阻抗 心脏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