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患者并发症的作用。力求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分析、总结我院肾内科2012年6月之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归纳护理性预防措施,并统计实施护理性预防措施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营养不良、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心理问题等,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性预防措施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有明显的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并发症 护理性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月间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出现皮肤瘙痒的8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是两组患者之间的血钙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皮肤瘙痒
  • 简介:目的:了解2011年单中心初始血液透析患者透前贫血情况,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按标准纳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新增的初始血液透析患者92例。收集人口学资料、肾病病史、就诊史、原发病、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红蛋白与性别、年龄、缴费类别、肾病病史、就诊史、糖尿病、感染、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agents,ESA)使用史、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二氧化碳结合力(ECO2)、血清白蛋白(Alb)。结果:92例患者平均年龄(57.8±16.9)岁,平均Hb(72.7±14.6)g/L;与Hb〈90g/L组相比,Hb≥90g/L组有更多的肾内科就诊史和有ESA使用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b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感染、有ESA使用史、eGFR和Alb。结论:本中心初次血液透析患者进入透析时贫血严重,贫血严重程度与合并感染、有ESA使用史、eGFR和Alb水平相关。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贫血 肾透析 流行病学
  • 简介:患者男,58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2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发现左腹部包块,伴腹胀,后包快增大,腹胀加重,我院门诊拟腹部肿块收住。查体:神志清,消瘦,精神可,皮肤粘膜无黄染,全省体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左中腹部高度膨隆,左侧腹部自肋下至脐下可扪及一巨大包块,表面光滑,质较硬,活动度差,边界尚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腹膜后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表现特点,并与CT结果对照。结果腹膜后淋巴管瘤在超声上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多房性囊性占位,壁薄,囊腔内可见较纤细高回声分隔带,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彩色血流信号;CT显示境界尚清的囊样低密度影,内可见较薄的索条状分隔,CT值12~15HU。结论超声检查在腹膜后淋巴管瘤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腹膜后淋巴管瘤 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14年1月~6月收治的28例急性继发性腹膜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余下皆恢复良好。结论对急性腹膜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急性 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无肝素血液透析的预冲方式及透析方法。方法将本院血液净化室48例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分成A组和B组,应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预冲及透析,分析其优缺点。结果AB两组透析器凝血情况B组低于A组,B组患者透析反应少于A组。结论干预性预冲透析器的透析方法操作简便,透析效果明显,减少患者透析过程中的透析反应,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无肝素透析 肝素 预冲方式 凝血
  • 简介:探讨B型脑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容量负荷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87例,测定血浆BNP水平,根据BNP水平从低到高将患者分为4组,随访3个月,观察BNP水平变化与MHD患者容量负荷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基础血浆BNP水平最低的组1,3个月后患者透析后体质量较前无明显变化[(70.12±13.60)kg比(70.01±13.5)kg,P=0.772],BNP水平较前无明显变化[74.4(43.0~110.9)ng/ml比66.7(23.6~125.4)ng/ml,P=0.184]。基础血浆BNP水平较高的的组2、组3、组4,3个月后患者透析后体质量、BNP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5)。组2患者透析后体质量较前明显下降[(65.01±14.05)kg比(65.49±14.42)kg,P=0.003],BNP水平显著降低[161.1(73.5±280.8)ng/ml比180.5(129.0±275.9)ng/ml,P=0.039]。组3患者透析后体质量明显下降[(65.23±9.26)kg比(66.19±9.05)kg,P=0.000],BNP显著降低[220.0(124.8~311.0)ng/ml比371.3(276.8±427.3)ng/ml,P=0.000]。组4患者透析后体质量明显下降[(70.32±14.90)kg比(73.11±15.90)kg,P=0.000],BNP显著降低[641.0(232.0±3521.0)ng/ml比2276.5(679.8±3789.0)ng/ml,P=0.000]。MHD患者基础血浆BNP水平越高,3月后透析后体质量下降越明显,基础血浆BNP水平与透析后体质量下降呈正相关(R=0.763,P〈0.001)。随诊3个月中,患者透析前收缩压变化、透析后体质重变化、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MHD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相关(月=0.740,R=0.507)。血浆BNP水平评估MHD患者透析后体质量变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P〈0.001),最佳诊断分界点为276ng/ml。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评估MHD患者容量负荷增加的一个有效参考�

  • 标签: B型脑钠肽 血液透析 容量负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0例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超滤量、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护理 老年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312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按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后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血透室护理工作满意率、高血压控制达标率、非透析时间急诊透析就诊率、内瘘堵塞率、血磷达标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早期干预钙磷代谢对肾性骨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脏疾病患者96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早期干预,患者治疗目标为血钙、血磷和PTH维持在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目标范围内,在饮食控制方面应用碳酸钙降磷、骨化三醇控制PTH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以上相关干预,仅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护理和相关饮食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研究后血钙、血磷和PTH的平均值与临床研究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研究后血钙、血磷没有显著变化,但其PTH的平均值与临床研究前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早期干预钙磷代谢,能够延缓钙磷沉积,控制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对于缓减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早期干预 钙磷代谢 肾性骨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胶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穿刺前使用2%利多卡因胶浆热敷,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后穿刺。分别使用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ratingscale,NRS)及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facepainscale,FPS)评价患者穿刺后疼痛情况,共计观察4周,并记录每次血透时内瘘血流量及内瘘出现闭塞、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患者内瘘血流量、闭塞及感染发生次数无显著差异。结论2%利多卡因胶浆热敷对减轻内瘘穿刺疼痛效果明显,并且不会影响内瘘血流量及诱发感染。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 血液透析 内瘘穿刺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维持性血液透析行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分析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01月行高位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筛选出出现并发症的患者45例,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及护理处理措施。结果建立前臂自体血管通路困难者施行高位动静脉内瘘术45例,术后早期(7天)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晚期(30天后)出现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瘤样扩张、静脉迂曲合并血栓形成及吻合口闭塞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失败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患者,在肘上高位建立动静脉内瘘手术安全可靠,是较好的方法,但必须精心护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高位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尿毒症性皮肤瘙痒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是一种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病率高达60%—90%。瘙痒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工作,而且皮肤感染、皮肤破损等症状也加大了患者死亡风险。笔者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防治与护理,旨在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相关依据。

  • 标签: 血滤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与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血肿血栓、瘘管疼痛、感染、堵塞等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血透透析+血液灌流(HD+HP)三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三组血液透析(HD)组25例,血液透析滤过(HDF)组25例,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组2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HD+HP、HDF组PTH有显著性差异(P<0.05),H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D+HP、HDF组的PTH清除率优于HD组(P<0.05),HD+HP组与HDF组的PTH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降低PTH有差异,其中HD+HP组、HDF组较HD组相比,能更好的清除PTH,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净化 尿毒症 P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