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以白桦240个家系的胸径、树、材积和纤维素含量数据为依据,采用马氏距离计算家系间距离、10%的取样比例和优先取样法,研究了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可变法和离差平方和类法建构的核心种质与原种质的遗传参数、性状相关性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最短距离法构建白桦初级核心种质均值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方差差异百分率和极差符合率分别为0、100%、75%和143%,4个性状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均超过0.5,保持了原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构建白桦核心种质最佳方法。

  • 标签: 白桦 原种质 核心种质 聚类方法
  • 简介:目的对中国真菌学杂志被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为杂志发展及中国真菌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登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http://www.cnki.net/),选择刊名“中国真菌学杂志”,时间跨度限定为2006—2012年,检索数据,检索结果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选择排名排名前100位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2006—2012共刊发论文843篇,截止2013年6月9日,总被引频次2132次,篇均被引频次2.53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42次,被引频次〉=4次的文章173篇,占所有文献量的20.5%。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2006、2007年两年,机构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四川等地;被引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真菌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子诊断研究、抗真菌药物的开发研制及机制探讨以及真菌临床诊治专家共识等方面;中医药治疗真菌感染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结论《中国真菌学杂志》刊发论文基本符合Pareto定律,但论文质量偏低;真菌学研究地区发展不平衡;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真菌感染分子诊断以及真菌感染的中医药治疗是研究的热点。

  • 标签: 中国真菌学杂志 高被引论文 文献计量学分析
  • 简介:利用SSR标记分析陆地棉野生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对材料间相似系数的变异系数进行显著性测验和矩阵相关性测验,探讨引物和多态性位点数对研究结果准确性的影响。90对多态性引物在42份供试材料间共检测出530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40个,占83.01%。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046~0.888,平均为0.649;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0.113~2.289之间变动,平均为1.248。显著性测验显示,当引物按PIC值降序排列时,利用25对引物或者150个多态性位点即可获得较准确的结果;升序排列时,至少需要50对引物或200个多态性位点才能获得较准确的结果。矩阵相关性测验显示,降序时20对、升序时50对引物或者达到150个多态性位点类即可达到90对引物时的精度。此外,在引物量较少时,扩增位点数较多的引物所提供的信息量更大,随着引物量的增加,这种差距趋于不明显;等位位点总数较少时,引物数量更重要,随着位点数的增加,引物信息含量的重要性已高于引物数起主导作用。综上,若要客观反映出42份陆地棉野生种系的遗传关系,有必要选用多态性引物30对,扩增多态性位点150个以上,增加引物到50对以上为佳。

  • 标签: 陆地棉 野生种系 SSR 引物 多态性位点 聚类
  • 简介:优良种质创新是大豆新品种选育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中间种质创新、亲本筛选、抗性选育、鉴定和品质检验等研究,育成了双抗双的夏大豆优良种质鲁99-2.其对大豆胞囊线虫1、3、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均为1级;对大豆花叶病毒y6株系的抗性也为1级;籽粒脂肪含量平均为22.09%,值为22.67%;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29%,值为45.0%;蛋白质和脂肪合计含量平均为65.38%,值达66.40%.鲁99-2的育成说明创造和利用优良种质、选择适宜的杂交亲本和采用有效的选育方法等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 标签: 夏大豆 种质 鲁99—2 选育 高脂肪 高蛋白质
  • 简介:以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中保存的160份果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桑椹花色苷及抗氧化能力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其总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的变幅分别为106.5~1472.0mg/L、5.4~32.3mmol/mL和33.7%~87.8%,表现出明显的品种间差异。113份二倍体和47份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桑椹中的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率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表明,160份果桑种质资源可分为6大类群,分别由13、11、56、44、10和26份种质构成。桑椹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和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桑椹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所含的总花色苷类物质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批花色苷和抗氧化能力的果桑种质资源,可用于花色苷和高抗氧化能力果桑新品种的培育。

  • 标签: 桑椹 花色苷 抗氧化 种质资源
  • 简介:秆隐性恢复系(eR系)同原恢复系(R系)相比,分蘖力下降、生育期缩短,株、穗颈、叶片长、倒一节间和倒二节间都显著增长,使得eR系在制种时不必施用赤霉素.利用eR系组配的e-杂交稻同其不含eui基因的原杂交稻相比,只有一个eui隐性单基因的差异,使e-杂交稻的株叶形态和构成产量因素同原杂交稻十分相似,且具有千粒重增大以及植株速生、快长、早熟等特点,使利用eR系组配的e-杂交稻具有一定增产潜力.

  • 标签: 水稻 高秆隐性恢复系 特征特性 育种 生物学特性 E-杂交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