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0.1°×0.1°的FY-2E云顶亮温资料,对2013年6月29日至7月1日发生在四川东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涡度收支方程重点分析了引发这次大暴雨的西南涡结构。结果表明:在西南低涡发生发展过程中,对低涡发展起直接作用的是水平辐合辐散项和水平平流项,低涡形成前水平辐合辐散项起主要贡献,低涡形成后水平平流项贡献增大,并在对流层中低层以正贡献为主,扭转项贡献最小,而垂直输送项在低涡形成前期以正贡献为主,低涡减弱阶段以负贡献为主;在西南低涡形成前期,对流层高层有位涡大值区向下传输至中层,中高层正位涡叠加在低层负位涡之上,有利于低层低涡的发展及不稳定能量的存储与释放,是低涡维持发展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西南涡 暴雨 涡度收支 湿位涡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28日发生在新疆伊犁地区次系统降水过后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对流风暴并无有利的大尺度系统配合,有发生突然、维持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利于出现局地对流风暴的主要因素为地表附近高温、高湿,空气中能量释放不完全等。本次降雹过程存在对流风暴,成熟时回波强度大于50dBz,相对应的速度图上有逆风区、辐合气旋式速度对以及下层辐合、上层辐散等特征。研究还发现,强回波区扩展到-20℃等温线以上,风暴顶辐散正负速度差较大,VIL持续大于50kg·m^-2,以及VIL突增等都是冰雹强度预报简单有效的参量。

  • 标签: 强风暴 冰雹 回波强度 VIL
  • 简介:通过分析2011年6月15-16日海西州冷湖出现的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地面要素特征以及降水区周围的物理量场等,总结了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加深巩固了对此类影响系统的认识。

  • 标签: 冷湖 大降水 成因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和诊断物理量场,对东北低压冷锋、高低空急流及中尺度辐合线形成的西北雨带与华北气旋、暖锋及切变线形成的东南雨带的双雨带暴雨影响系统、降水性质和形成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北雨带是东北低压冷锋前对流发展造成的强雷雨及华北气旋西北部辐合线强降水共同形成的。高低空急流耦合动力作用和中空干冷空气侵入触发大气能量释放,是冷锋前强对流降水的形成机制;中β尺度云团是强降水的主体,发生在地面三角形或梯形偏南风场中,由辐合切变线、辐合线和雷暴出流边界触发。东南部雨带为华北气旋暖锋形成的混合型强降水,气旋的发展及移动路径决定雨带位置和降水强度,由气旋暖锋和气旋西北部切变的中β尺度云团造成强降水;湿层深厚且垂直运动强盛是东南雨带降水形成机制的特点。

  • 标签: 双雨带 抽吸作用 中β尺度云团 露点锋
  • 简介:按云的形状外貌特征和形成系统可分为积状云、波状云和层状云三类,而层积云则归于波状云之类。波状云顾名思义由空气波动形成的云系,其原因主要是大气的湍流作用所造成。从观测记录来看,层积云出现的机率相当可观。它的常见高度在400—2500M之间,这在山东潍坊机场是极为平常的。

  • 标签: 层积云 云高 层状云 潍坊机场 观测记录 凝结高度
  • 简介:雷暴通常是发生在积雨云中既有雷声又有闪电(或仅有雷声)的天气现象,在般情况下,飞机避免在雷暴区飞行。1996-07-09~07-10西安及其飞行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雷暴天气的影响。从03∶00开始西安区域北部局地及西安有浓积云在发展之中,地面升温快...

  • 标签: 飞行区域 雷暴天气 不稳定能量 西安地区 气分析 层结曲线
  • 简介:从气候背景、天气形势、地形特点、沙尘暴形成的热力和动力机制等方面,对2007年3月30日发生在乌海机场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气旋的前部有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卷起了沙尘,而高空急流带来了强大动力条件,使沙尘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加强,所以蒙古气旋的发生、发展,以及高空急流的形成对沙尘暴的预报有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蒙古气旋 沙尘暴 大风
  • 简介:从天气系统、物理量条件出发,分析了1998年7月12~13日呼和浩特地区出现的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找出了结合地区特点及具体天气情况,着眼于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运用多种数值预报产品,结合预报经验综合考虑的预报着眼点.探索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提高预报水平.

  • 标签: 暴雨过程分析 天气系统 物理量 呼和浩特
  • 简介:1引言2005年5月5日下午,福建自西向东在短时间内遭受飑线袭击,先后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局部地区瞬间最大风速达12级,农作物及果树受灾损失严重,并造成多人伤亡。其影响速度之快、风力之强、受灾损失之严重,均为近十年来所少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多普勒气象雷达探测等资料,对本次强对流天气进行诊断分析。揭示本次飑线过程产生的环流形势、动力条件、及其加强阶段回波的空间结构特点。总结本次飑线过程预报体会,指出飑线短时预报的关健时段及提高可预报时间的有效方法,为飑线天气的定时、定量、定点预报服务提供些有益依据。

  • 标签: 飑线过程 短时预报 自动气象站 可预报时间 强对流天气 雷雨大风
  • 简介:根据长江中游地区暴雨的基本特征和活动规律,将长江中游地区暴雨划分为五种类型:1)梅雨锋型,2)冷锋型,3)中尺度幅合体,4)东风辐合型,5)涡旋型,本文对其中类梅雨锋型暴雨进行了仔细分析,概括出它的云雨场概念模型,得出了降水的初生源地,移动路径,生命史和强降水产生的多发区,并配置了有效的物理量场,为暴雨短时预报提供了依据.最后介绍了在VAX-3200短时工作站上实现概念模型在实际预报中应用的技术.

  • 标签: 暴雨 概念模型 预报
  • 简介: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公益事业,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气象事业的主体,气象部门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可缺少的科技基础部门,防灾减灾不可缺少的依托支撑部门,开展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服务保障部门。十七届五中全会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项重大战略,气象部门面临两大任务。其是围绕国家的转变战略,如何做好气象工作。

  • 标签: 公益事业 法制 科技基础 气象事业 气象部门 组成部分
  • 简介:2013年1月初,宁波北仑地区附近山区输电线路上出现厚度20—30mm的严重冻雨覆冰。本文利用电力部门收集的详细灾情信息和欧洲中心高分辨率(0.75°×0.75°)的全球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冻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冻雨覆冰期间的暖湿气流主要来自西太平洋,从海南岛以东区域北上输送到浙江省,不仅在北仑地区上空带来大的水汽通量,还形成典型的冷暖冷的逆温层结,具备产生冻雨的空中层结条件;虽然北仑城区地面气温直在0℃以上,观测不到雨凇现象,但附近海拔300~400m以上的山区地面气温维持在0℃以下,且山区风速较大,非常有利于冻雨在地物上冻结形成冻雨覆冰;经过40h左右的持续冻雨,北仑山区出现严重的覆冰灾情。

  • 标签: 冻雨 水汽通量 逆温层结 覆冰
  • 简介:利用多普勒雷达和4DVAR反演的0.5-5.0km中低层风场资料及地面、高空、区域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对2016年6月8日秦皇岛地区次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风暴的生成和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多单体风暴的短临预警.结果表明: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条件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地面辐合线和露点锋是秦皇岛地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区域自动气象站风场和温度的突变对风暴单体的出流阵风锋具有指示作用.当风暴加强为超级单体并与阵风锋接近时,在超级单体的中低层(0.5-5.0km),出流与入流形成的辐合上升运动位于回波强度为15-30dBz的边缘区域,而低层较强回波区域多为下沉气流,上升和下沉运动的分离确保了超级单体可以维持长时间的发展,出现传播运动;出流阵风锋远离成熟风暴单体后侧,在其后侧约15.0-20.0km处触发生成新的对流单体,导致对流系统的后向传播运动.通过传播运动矢量方向的估算可以提前预判风暴单体的发展区域,预警时效可以提前30min,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持续大于4g·m-3对2-5cm大冰雹的预报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 标签: 4DVAR 超级单体 阵风锋 后向传播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
  • 简介:气候作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之.气候资料作为气候的分支和基础,对它的分析处理十分重要.气候表征的是种多年的均值状态,对于这种资料的分析处理有多种方法,从资料的获取、分析处理都存在定的技巧,最终实现业务应用.文章论述种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应用及资料处理输出的过程,其结果可减轻广大天气气候预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且有定的业务应用意义.

  • 标签: 气候资料 处理 气候表征 短期气候预测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资料分析了博州地区次局地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并利用FY卫星云图、TBB资料和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局地暴雨发生的时段和落区,同时对物理量场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由对流层中低层弱冷空气入侵触发的次中小尺度天气过程;低层辐散、高层辐合为强降水的形成提供强的动力条件;博州的特殊地形条件和地面东风也是造成局地暴雨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博州 局地 大暴雨 诊断
  • 简介:分析了2006年9月2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军见冰雹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特征.使用卫星云图和自动站资料,提出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可行方法。

  • 标签: 门源 冰雹 成因 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213资料等,对鹰潭市2008年2月1-2日出现的冻雨、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雪出现在500hPa槽前、700hPa急流轴与切变线之间、850hPa切变线附近和地面冷高压底部的区域。高空低槽东移,700hPa西南急流的南压,使得700hPa温度下降为-3.7℃,温度条件变化有利于产生降雪。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雪提供较好的动力条件。850—700hPa的逆温层有利于冻雨、暴雪出现,当700hPa温度≥-1℃时,出现冻雨;当温度≤-3℃时,出现暴雪。对流层中层较好的水汽输送,是暴雪发生的重要原因之

  • 标签: 冻雨 暴雪 温度层结 水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