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人的安全”概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对安全内涵和如何提供安全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但是,人的安全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很多争议,也产生了不少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将人的安全中“免于恐惧的自由”与“免于匮乏的自由”相互对立起来,以至于将前者视为西方的概念而后者为东方的概念。在这种话语中隐含了“免于恐惧的自由才是人的安全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其产生的后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的贫困、饥饿等严重危害人的尊严的安全问题可能被置于安全考虑范围之外。回顾人的安全概念之争,探讨人的安全的核心理念及其相关概念,比如安全与发展、直接暴力与结构暴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矫正这种误区,并证明人的安全概念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的,它是以人类最基本的价值、需求和尊严为中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和道德说服力的综合性理念。这种综合性界定自然要求安全维护的方式不应停留在被动和短期应对层面而应寻求早期预防、长期建构、能力提升等积极手段以便实现“积极安全”。

  • 标签: 人的安全 人的尊严 免于恐惧与匮乏 结构暴力 积极安全
  • 简介:2013年12月7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主办的首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4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媒体、企业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届论坛。

  • 标签: 国际安全研究 国际关系 学院 论坛 科研机构 专家学者
  • 简介:随着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事务的力度不断加大,南海主权争端更加激化,安全局势日趋紧张,发生军事冲突和战争的风险明显提高。但遏制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因素也在同步增强,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南海主权争端仍将维持一定热度,但各个当事国将更加重视既得利益的维护、开发与利用。

  • 标签: 南海安全局势 南海主权争端 军事冲突
  • 简介:作为最古老的全球公域的海洋,承载着世界的安全与繁荣的重任。确保航海自由、海上贸易航线、海上关键基础设施以及能源流向,都涉及北约的安全利益。在海洋安全面,瞄着巨大的诸如海洋环境恶化、海盗肆虐、新兴国家海军快速发展等挑战下,北约打着保护全球公域的旗号,根据后冷战时代海军执行的几个行动实践,在北约新战略概念指导下,2011年1月通过了“联盟海洋战略”。北约海洋战略赋予其海军承担“集体安全与威慑”、“危机管理”、“合作安全”和“海上安全”的核心使命。在利比亚战争中、在反海盗行动中以及目前的叙利亚危机中,北约海洋战略得到检验,尽管也暴露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政治意愿投资海军。偏重于海洋的军事领域、并以军事手段解决海上安全的北约海洋战略,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北约的海军力量可能会遏止中国海军突破第一、第二岛链;可能会介入中国与邻国的海疆纷争;对中国海军保护能源安全也会构成挑战。这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确保海洋安全战略所必须高度重视的。

  • 标签: 北约 海洋战略 全球公域 中国海洋安全
  • 简介:2013年12月16日,美国参议院进行投票表决,最终以78票对16票的结果任命杰伊·查尔斯·约翰逊(JehChadesJohnson)为第四任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①律师出身的约翰逊从政经验并不多,曾在克林顿执政期间担任空军总顾问,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国防部总顾问。

  • 标签: 美国国土安全部 美国参议院 约翰逊 部长 美国国防部 阿富汗战争
  • 简介:2013年11月30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13届国家安全论坛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军队院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国际关系 国家安全 学院 论坛 国际安全研究 国际战略
  • 简介:过去20年,东南亚海洋安全威胁,如海盗行为、非法捕鱼和海上恐怖主义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忧虑。长期以来,应对海洋安全威胁与保证国家安全被视为是政府的责任,这样的看法反映在诸多涉及东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文献中,这些文献多关注于国家主体在应对威胁时所采取的因应策略。但是,随着“新”行为体,如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在提供安全方面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那种将国家视为唯一安全提供者的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全面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与治理问题,关注非国家行为主体在东南亚安全领域中作用提升的趋势便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东南亚地区 安全威胁 国家安全 行为体 海洋 非国家行为主体
  • 简介:一、政治改革继续推进,政局总体稳定2013年,中亚各国继续推进政治改革,政局总体稳定并有所发展.作为中亚稳定压舱石的哈萨克斯坦在强人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带领下,一直坚持先经济后政治的稳健改革原则,实行渐进式民主政治改革.在2012年12月14日纳扎尔巴耶夫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就曾指出:“我们坚持先经济后政治的鲜明公式.

  • 标签: 中亚地区 安全形势 民主政治改革 纳扎尔巴耶夫 述评 哈萨克斯坦
  • 简介:中亚地区作为中国西部的主要邻区,对中国西北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日趋重要。冷战后,中亚地区由于民族、宗教和大国博弈等原因,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各种传统的与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不断出现。对中国而言,如何充分演绎好中亚各国可靠战略伙伴的角色,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因素的挑战,既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地区稳定与发展应尽的历史职责,也是为赢得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而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需要。

  • 标签: 中亚安全环境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 “三股势力” “伊斯兰国”
  • 简介: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宣布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继之而来的是亚努科维奇下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以及东部地区的武装冲突。乌克兰危机具有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矛盾,既有乌克兰的国内矛盾,又有俄、美、欧之间的大国博弈。梳理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分析乌克兰国内因素和俄美欧大国博弈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乌克兰局势的走向和国际安全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做出判断,并提出中国应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大国博弈 国际安全 普京政府 俄乌关系
  • 简介:在非洲和平进程中,妇女成为实现和平的非暴力力量,女性在建设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自身的安全。梳理布隆迪和利比里亚两国内战对妇女的影响、妇女在结束内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战后重建中妇女的角色与面临的挑战,可以发现,布隆迪和利比里亚妇女既是两国内战的主要受害者,也是当地实现和平与建设和平的决定性力量:布隆迪妇女发展存在“社会性别主流化已成为现实”和“社会性别不平等”之间的巨大差距;利比里亚则仍然处于由战争到和平的过渡期,精英女性参与决策与妇女低代表性并存;发展问题是两国和两国妇女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发展主流至关重要。

  • 标签: 妇女安全 建设和平 布隆迪 利比里亚 社会性别主流化
  • 简介:一些国家在由非民主体制向民主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往往遭遇各种暴力与冲突。由于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新政府的信誉与合法性因此受到质疑,从而损害了民主转型的前景。阿富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特别是2009年的总统大选表明,恶劣的安全状况已经影响到民主的运作和信誉,这体现了一个困扰许多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的困境:没有人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民主;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在一种失序、动荡的过渡期中反复纠缠,民众的不安全与无效的政府成为一对相互催生的恶瘤。西方的武力干预容易推翻一个旧政权却很难塑造一个强有力的新政权,其造成的权力真空加剧了人的安全与民主转型之间的紧张。民主的价值不容否定,但民主应该在一个稳定的安全基础上去构建,无视人的安全去追求民主,可能反过来有损于真正的民主进程。人的安全视角表明:安全在价值序位上是高于民主的,也是民主生成的前提性条件;有一个能够保证人的安全的有效政府,是国家顺利实现民主转型的关键。

  • 标签: 安全 民主转型 人的安全 阿富汗战争
  • 简介:欧洲视非洲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在一体化进程中也始终将非洲作为其身份的外部对应,将其置于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过去十年来,非洲经济迅速发展,考虑到非洲大陆蕴涵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欧盟日益关注在非洲的利益,通过倡导"可持续"能源开发理念,对非洲实施新的能源开发布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非洲一直保持着积极友好的合作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非洲不仅成为中国能源安全多样化风险分担的重要地区,也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实验场所。中国援助非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结合中国经验走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换能源"的对非洲能源开发模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由于中国和欧盟对能源安全的可持续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双方在非洲能源开发中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径。非洲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可持续开发的关注,促进了中国和欧盟在非洲能源开发中的合作。

  • 标签: 非洲能源 能源安全观 可持续发展 中欧合作 开发模式
  • 简介:近一年多来,不少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接连爆发社会抗议事件,有些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危及社会政治安全。本文在介绍社会抗议事件频发的背景及各国的应对措施基础上,分析了它对社会政治安全的影响,并认为其具有鲜明的金融危机时代特征,恐将长期影响社会政治安全。一、社会抗议事件频发的背景近年来,一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接连爆发的社会抗议事件,有着复杂的内外背景。

  • 标签: 国家社会 政治安全 发展中国家 社会动荡 金融危机 事件
  • 简介: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国家安全年度十大实践调研报告"项目组通过调查统计和筛选,今日揭晓了"2013年中国国家安全十大事件"调研结果。项目组按照的票多少,推出了2013年中国国家安全十大事件,依次为:1.全国持续雾霾(74.06%);2.钓鱼岛争端持续升级(55.57%);

  • 标签: 中国国家 国家安全 大事件揭晓
  • 简介: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国家安全年度十大事件调研报告”项目组通过调佥统计和筛选,近日揭晓了“2013年中国国家安全十大事件”调研结果。项目组按照得票多少,推出了2013年中国国家安全十大事件,依次为:1.全国性持续雾霾(74.06%);2.钓鱼岛争端继续升级(61.60%)。

  • 标签: 中国国家安全 事件 十大 调研结果 钓鱼岛争端 国际关系
  • 简介:武装冲突刚刚结束后的国家容易出现安全缺口,普通民众依然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主要有前战斗人员和缺乏管控的武器、不断上升的犯罪率、与选举相关的暴力及针对妇女儿童的犯罪等。此时,国家尚缺乏有效的国内治安治理机制和能力,警察机构亟须改革乃至重建。当今联合国维和行动越来越注重协助冲突后国家警察部门的改革与能力建设。改革应力求标本兼治,既缓解冲突后民众安全需求的燃眉之急,又注重警察部门中、长期的机构建设和发展。改革应以民众的安全为首要目标,重点是警察民主警务观念及技能的培养、组织架构及管理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与有效执行。此外,还应注意本土化问题。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如当地警力资源的匮乏、警察的公共形象差、民众的弱势地位、国际援助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该文亦对增强冲突后国家警察队伍能力建设及民众保护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冲突后国家 警察部门改革 安全治理 联合国维和行动
  • 简介:2014年6月21日,由圆际火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主办的“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往北京举行。来门国内外5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军队院校、新闻媒体的近百位专家学肯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国家安全观 实践 中国 国际安全研究 学术研讨会 科研机构
  • 简介:冲突中的平民保护问题已经与人权、人道主义干预、保护责任等涉及《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问题密切相关,是联合国维持和平、建设和平授权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院判案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联合国在平民保护问题上已做出相关决议,但在实践方面,其效果与预期设想还存在差距,也存在诸多困难。将“平民保护”与“安全治理”联系起来,使“平民保护”成为安全治理的一个部分,加强联合国与所在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在平民保护问题上的积极合作与相互监督,这对提高联合国平民保护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平民保护 联合国 维持和平 建设和平 安全治理 民间组织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再度兴起,地区冲突和动荡的安全局势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消极影响。作为摆脱安全困境的一种有效手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抑制成员国间冲突升级、发挥和平效应时会受到不同条件的制约。作者从现实主义的逻辑出发,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为例,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内成员间冲突形势之间的互动,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未能产生和平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通过机会成本机制提高成员国的收益预期,高层互动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在信息沟通和冲突管理方面的作用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平效应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只有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水平,扩大和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和范围,增加多议题之间的联系,强化高层互动机制和制度的独立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的和平效应,尽快走出安全困境。

  • 标签: 区域经济一体化 安全困境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贸易和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