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窦道形成的临床病例。方法自2008年10月-2012年3月对40例创伤性骨髓炎并窦道形成的患者进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观察创面愈合变化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27例愈合,10例显效,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窦道形成是一种简便安全、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新型治疗方法。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创伤性骨髓炎 窦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Ultrasound,CDU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56例疑似为DVT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选患者均采取CDUS检查(设为A组)和静脉造影(DAS)检查(设为B组),并比较分析这两种检查方式取得的结果。结果A组检出53例静脉血栓,检出率为94.64%;B组检出56例静脉血栓,检出率为100.00%。若将DAS检查作为金标准,A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2.86%,诊断灵敏性为96.08%,特异度为60.00%。结论CDUS用于DVT诊断中的实用性强,灵敏性高,能为DVT的诊断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造影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全程干预,探讨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方法通过对78例手术中,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地改进措施,并对预防措施落实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发生率由6%下降至0。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全程落实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结果的差异。方法随机收集850例住院病人尿液标本,同时在两仪器上常规检测,以尿液有形成份分析法为参照,评价尿干化学法。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AVE-764B尿液有形成份分析法对红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对白细胞检测有非常性差异(P<0.01)。结论干化学试带法易受理化因素干拢,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操作简便,可对不离心标本进行分析,两者联合使用能够有效而准确对标本进行分析。

  • 标签: 尿干化学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白细胞 红细胞
  • 简介:摘要膝关节瘢痕粘连是膝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原有手术疗效,导致手术失败,加重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1。目前针对膝关节瘢痕粘连的治疗包括手法扳正、经膝关节镜的瘢痕清除手术、股四头肌成形术、关节内注射药物以及中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等众多手段,然而效果并非都很理想2,3。本文拟对膝关节瘢痕形成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TGF-&beta 膝关节瘢痕 粘连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骨科大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科38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质料进行回顾总结护理经验。进行有效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尽早实施骨科手术后尤其是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治疗,尽早采取一般预防、功能锻炼、药物预防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率。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和护理方法,提高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和护理。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观察能力,及时有效地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指导和孕期管理,做好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术 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手术患者206例,其中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7例。对其临床资料。术后所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及时治疗和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高龄、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解剖结构的差异等有关。根据原因采取积极治疗和及时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年龄、性别等的关系。结果实验显示女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几率为73.33%(11/15),男性形成几率为33.33%(5/1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糖尿病及血管病变是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因素。结论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性别、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应给予其相应治疗措施来降低血栓形成几率。

  • 标签: 慢性肾衰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7年3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患者32例,随机抽取16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另16例作为观察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对比术后2d、术后5d时的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d、术后5d时凝血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所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份—2014年8月份接诊的26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深静脉血栓所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患者实行预防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临床研究可以得知,26例患者在经过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所形成的预防护理中,所有患者均未患者出现血栓,2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痊愈率高达96.2%。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出现血栓的几率,提高患者康复率,加快患者康复时间。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D、FDP、AT联合检测在骨折术后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骨折患者600例,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否将其分成骨折组(312例)和血栓组(288例),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DD、FDP、AT水平。并动态监测骨折组患者术前,术后24h以及术后72h血浆DD、FDP、AT水平。结果调查分析显示,骨折组和血栓组血浆DD、FDP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且AT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同时,血栓组血浆DD、FDP水平较骨折组高,AT水平较对照组低,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动态监测骨折组发现,血DD、FDP逐渐升高,AT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动态监测骨折患者血浆DD、FDP和AT水平对于术后患者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对于血栓形成的风险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 标签: 骨折 术后血栓形成 DD FDP AT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中,护理干预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下肢骨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共100例,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后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的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下肢骨折 术后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予物理预防加低分子肝素预防,确诊者增加尿激酶、华法林等抗凝治疗。结果65例中3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经治疗后3例患者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栓消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以及治疗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纯中医治疗,对照组给予纯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组患者均以3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三组患者1个疗程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2.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6.1%,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7.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相较于单独的中医治疗以及西医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脑血栓形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中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期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此次选取的120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治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7.5%,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结论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中,使用西医疗法能够对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改善,同时能够对血栓的形成产生阻滞效果,而中医疗法能够益气活血通络,因此两者结合治疗能够达到较高的效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脑血栓 形成急性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7d、14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7d、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6.6±3.8)分、(5.1±3.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 脑梗死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88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则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初期的现状以及受到哪些压力源的困扰,找出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护生减轻压力,顺利度过实习初期。方法采用实习护生压力源问卷量表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150名本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按照测评结果排序前4位的条目分别是护理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带教,患者的态度与评价,临床对实习护生的角色定位。结论护生进入临床初期受到较多压力源的影响,作为临床带教部门应从多方面入手,根据压力源形成因素,有针对性采取对策,尽可能的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可减轻护生的压力,帮助其顺利的度过实习初期。

  • 标签: 护生 压力源 相关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将之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干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组6.7%,参照组26.7%,P<0.05;患者满意度干预组93.3%,参照组80.0%,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后患者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荐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