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5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静滴。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C3、C4比较均无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C3、C4、NK活性均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可较好的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膜透析 参麦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干扰素与康复新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治疗药物为干扰素,观察组治疗药物为干扰素与康复新,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干扰素与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病情。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干扰素 康复新液 临床疗效
  • 简介:(1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2廊坊市卫生学校河北廊坊065000)摘要目的探讨炎虎宁和利巴韦林在治疗流感中的疗效作用。方法对门诊流感患者随机分为炎虎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治疗组。两组分别采用炎虎宁0.321/日、0.241/日和利巴韦林注射0.81/日、0.61/日,静脉滴注,疗程5—7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炎虎宁治疗组在退热、咳嗽、咽部充血等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结论炎虎宁治疗流感具有显著的疗效,是治疗流感的推荐首选药物。

  • 标签: 炎虎宁 利巴韦林 流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苦参注射加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化疗的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使用复方苦参注射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苦参注射液 化疗 恶性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川芎注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注射,均治疗14d,观察两组血清HCY、TNF-a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CY、TNF-a均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参川芎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显著降低患者血浆HCY、TNF-a水平,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HCY TNF-a 丹参川芎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咳喘灵口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治疗,并设100例应用博尼康利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均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治疗组在症状、体征的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咳喘灵口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治疗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双面蓝光常规照射,治疗组在常规蓝光照射同时给予茵栀黄注射1ml/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输注,每日一次,共3-5次,两组均未停母乳,光照期间均注意保护眼睛、会阴等部位,同时补充水电解质及维生素,比较两组治愈率。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42例(70%),显效17例,有效1例;对照组60例,治愈26例(43.3%),显效32例,有效2例;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能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标签: 茵栀黄注射液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双黄连口服与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表现。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接诊的100例口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雷尼替丁联合维生素治疗、双黄连口服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的方法,观察患者疗效。结果通过疗效观察,实验组的疗效明显要好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治疗后不良反应。结论雷尼替丁和双黄连口服进行联合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双黄连口服液 雷尼替丁 口腔溃疡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6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9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小儿肺咳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有效性。结果经1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喘息、咳嗽、湿罗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治疗可快速缓解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肺炎运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佐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3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气喘消失时间以及湿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中,实施小儿肺热咳喘口服佐治的效果较优异,并且其不良反应较低,可以有效的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

  • 标签: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小儿支气管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球菌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19例前列腺标本,采用实时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检测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淋球菌(NG)。结果UU阳性率16.00%(163/1019)明显高于CT感染阳性率10.99%(112/1019)、NG阳性率5.50%(56/101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U合并感染阳性率为1.47%(15/1019),明显高于CT+NG阳性率0.59%(6/1019)、NG+UU阳性率0.20%(2/101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是引起前列腺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前列腺液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淋球菌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存在易耐药、易复发、易致不良反应等诸多不足。中药治疗本病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尚未形成规范的诊疗策略。我们通过对中医典籍及现代研究的整理分析,在总结既往中药芍药汤直肠滴注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药芍药汤加减结肠镜气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治疗方案。经直肠给药治疗长期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临床常用方法之一。但对于全结肠部位的给药仍是临床一大疑难点。自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底,我们系统观察了23例(治疗组)气保留灌肠法的效果,并与23例(对照组)直肠滴注法对照,通过临床病例观察,验证该方案治疗本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总结出体现中医药理论和用结肠镜给药气保留灌肠法临床特色优势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方案。结论中药芍药汤加減以清热燥湿为本,兼以气血并治,“通因通用”,肝脾同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用结肠镜气保留灌肠法给药安全有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芍药汤 结肠镜气液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康复新联合米诺环素软膏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从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中抽选50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探讨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康复新联合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对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示,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组间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可采用康复新联合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其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康复新液 米诺环素软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炎琥宁注射联合小儿推拿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治疗期间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诊的6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炎琥宁注射静脉滴注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儿推拿手法,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腹泻停止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患儿HRV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联合小儿推拿方法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缩住院时间,提高HRV转阴率,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炎琥宁注射液 推拿手法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可行性分析
  • 简介:摘要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是由5型腺病毒载体与人P53基因重组的肿瘤基因治疗制品。P53基因指导合称P53蛋白,P53蛋白的表达量很低,在受到DNA损伤等刺激时,P53蛋白表达量升高,发挥细胞增殖调节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诱导细胞凋亡,P53基因突变频率可高达50%~70%,因此已成功应用于头颈肿瘤。我科2013年—2015年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进行头颈肿瘤治疗共计24例,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治疗都已顺利完成。

  • 标签: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基因治疗 头颈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异甘草酸镁注射治疗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肝功能异常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为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而常规组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人数显著多于常规组,且复常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在治疗中,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肝功能异常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进行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缩短康复时间,安全可靠,临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肝功能异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牙周状态下成年正畸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中EA的情况,研究龈沟中弹性蛋白酶与牙周组织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牙周状况评估的早期价值。方法运用底物法对慢性龈炎组(8名)、慢性牙周炎组(8名)的成年正畸患者龈沟中EA的活性进行监测。监测患者龈沟中牙周临床指标BOP、PLI、BI、PD、AL.结果慢性牙周炎组各时间点BOP(+)百分比、BI分别与相应时间点慢性龈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牙周炎组各时间点的龈沟E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牙龈炎组。结论(1)慢性牙周炎组弹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慢性牙龈炎组。(2)龈沟弹性蛋白酶活性可较敏感的早期反映正畸治疗过程中牙周状况变化,可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正畸 牙周病 弹性蛋白酶 龈沟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参麦注射雾化吸入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60例需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防治,观察组采用参麦注射雾化吸入防治,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经过分组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口腔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雾化吸入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预防口腔炎的恶化,因而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雾化吸入 防治 放射性口腔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正确药物治疗效果,进而为提升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成效,提高小儿生活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支持,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60例资料,结合这些临床资料分析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发生原因,并将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葡萄糖锌口服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个小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小儿急性腹泻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在治疗之后,实验组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急性腹泻发生原因是多样的,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特别是要加强对葡萄糖酸锌口服的有效应用。

  • 标签: 小儿急性腹泻 临床特点 药物治疗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