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灸疗法是一种纯绿色的物理疗法,因其良好的镇痛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当中。本文分析近十年来针灸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的相关文献,对此进行综述,认为中医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可取得满意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143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健脾益气法,主要方剂包括黄芪、党参、黄芩、白芍、茯苓、厚朴、炒白术和砂仁等,并随症加用木香和干姜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腹胀、腹痛、口苦口臭、恶心呕吐和胃脘灼热等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6%,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健脾益气 慢性胃炎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69-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运用中医四诊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探讨中医四诊在中西医结合护理眼科手术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133例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73例以望、闻、问、切作护理诊断并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并顺利度过围术期,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运用四诊法比未运用者治疗护理效果好,针对性更强,并发症显著减少,有利于眼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中,对于医治偏头痛临床手段的效果体会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文针对3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辨证分类,采用中医内科的治疗方式,全方位看查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30例患有偏头痛的病患,在历经2-3个治疗过程后,其治愈率高达92%。结论经过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医疗效果研究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中医内科 偏头痛 30例疗效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03-0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方案,进而分析不同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到2015年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然后再随机且均匀地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中医内科治疗组采取辨证治疗方案,而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结果160例患者经过治疗,统计得出中医内科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1%,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78.8%,而且对比两组数据发现,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方案的效果更好,可以比较迅速地缓解患者症状,而且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更重要的是治疗费用较低,深受患者以及家属的欢迎,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内科 偏头痛 辨证治疗方案 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65-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用中医内科治疗模式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意在提高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之间该院接收治疗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接收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32例患者给予中医治疗方案。分别治疗5W。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81.25%,经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56%。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中医内科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中医内科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