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给予PCT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4月~2017年05月收治的72例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感染患者干预方式研究;对照组(36例)选择常规抗生素完成疾病治疗;观察组(36例)选择常规抗生素+PCT监测方法完成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降低(P<0.05);同对照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P<0.05)。结论医疗人员合理选择常规抗生素+PCT监测方法对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的降低以及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的减少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PCT监测 ICU病房 多重耐药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行重症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术后予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监测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与剂量、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剂量、ICU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连续、准确反映颅内压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继发性颅内病变,规范脱水药物的使用,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外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40例,中度患者28例,重度患者22例。然后选择同一时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和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凝集块形成速率和血凝块最大强度及硬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栓弹力图的检测效果会随着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可以有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状况以及患者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急性脑梗死 凝血监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疫情监测在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在我市范围之内对疫情监测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在我市随机抽取25家医疗机构作为研究案例。根据疫情监测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化措施,统计并对比在疫情监测工作改进前后的疫情防控效果。结果借助有效的疫情监测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强化重大疫情疾病的发病控制效果,强化疫情监测管理水平,改进后多个疫情防控效果指标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大传染病防控监测工作现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即是强化疫情监测的管理水平,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提高疫情监测控制范围与控制。

  • 标签: 疫情监测 重大传染病 预防控制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抽选在本科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8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2016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监测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期间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差概率、术中调整传感器例数及医生满意例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误差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患者的术中调整传感器例数和医生满意例数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优异,P<0.05。结论对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的概率,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提升疾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有创血压监测 数值伪差 个性化护理干预
  • 简介:针对目前供生物技术专业所使用的免疫学教材的不足,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提出免疫学教材内容应有别于医学免疫学,教材编写应以免疫系统为主线、免疫应答为中心、以服务生物产业为导向,从五个方面对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教材的编写,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为编写有生物技术专业特色的其他教材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技术专业 免疫学 教材
  • 简介:摘要目的就延胡索生物的碱类化学成分展开分析,同时就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总结分析国内外围绕延胡索所展开的研究,就延胡索的化学成分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主要规律与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生物碱类是延胡索中所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结论在延胡索化学成分的提取过程中,热回流法、高速逆流色谱法以及超声提取法均是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同时单指标质控以及指纹图谱法也是在质量评价中较为常见的方法。

  • 标签: 延胡索 化学成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细菌培养的检测方法,研究组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取患者1h内新鲜粪便,经医院一次性吸管采集样本3-5ml,送至检验。结果检测前两组患者的微生物检出无明显区别(P>0.05),对照组共检出15例病原微生物,检出率38.5%;研究组检出22例微生物,检出率56.4%,结果显示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毒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临床上微生物检测中准确率高、速度快、简便易于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检测效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 胶体金技术 微生物检测 应用分析
  • 简介:对情境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并将二者有机融合,结合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等都有明显的提高。

  • 标签: 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生物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纤维素生物敷料在小儿面部烧烫伤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6例小儿面部烧烫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配合实施护理,观察预后情况。结果56例面部烧烫伤患儿经补液、抗炎、抗休克、抗感染等临床治疗措施下,创面早期应用细菌纤维素生物敷料,经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在精心护理下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面部烧烫伤患儿,应用细菌纤维素生物敷料,患儿恢复快,感染率低,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缩短,创面愈合较好。

  • 标签: 小儿 面部 烧伤 细菌纤维素 生物敷料 护理
  • 简介:探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微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在微生物学实验技能训练中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使技能训练呈连贯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做到实验与考核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实验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检验 微生物 实验教学
  • 简介:抓好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的检验医学人才。采用灵活多样的课件制作,不断完善教课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课程设置,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教师能及时掌握有关微生物检验的最新发展趋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课堂授课氛围,提高了实验课的动手能力。

  • 标签: 能力培养 微生物学 技能训练 素质教育 检验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探讨大肠埃希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52例作为样本,准备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MacA培养基,组织52例患者采集痰液、尿液及切口组织等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验大肠埃希菌。结果52例样本中,共10例检出大肠埃希菌,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阴性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0。大肠埃希菌大小平均为1.52μm、周身鞭毛、可运动、无芽。MacA平板上呈桃红色,为圆形,表面光滑。结论临床应将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应用到大肠埃希菌的检验中,提高检出率,为感染的防治,以及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培养法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应用凝集法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检验结果呈阳性26例,阴性14例,阳性率65.0%(26/40);观察组患者中检验结果呈阳性28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70.0%(28/40),两组研究对象检测出阳性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炎症感染的患者利用微生物检验方法检测,从效果中看出凝集法和培养法的效果均均有一定的优势,保障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微生物检验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笔者对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革实验内容、调整实验安排、加大实验学时、探索实验教学模式、修订实验大纲、编写实验教材等措施,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加强实验教学力度,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着重大作用。

  • 标签: 实验教学 模式 创新人才 实验教学改革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模式
  • 简介:为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实现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实训教学、考核方法、教材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高职高专 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微生物是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近些年随着技术的发展,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不断创新,快速微生物食品检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对近些年来关于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实际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 微生物 应用
  • 简介:1975年,FrederickSanger等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法)核酸测序技术,该技术以其高准确率、读长较长的特点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Sanger测序成本高、测序速度慢、通量低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此背景,新一代的测序技术应运而生。新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也被称为深度测序、高通量测序或大规模平.

  • 标签: 新一代测序 高通量测序 深度测序 临床微生物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因其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而其发病机制不清。其核心症状为情绪问题,但常伴有突出的胃肠道反应。目前,被称为"第二大脑"的肠道及其微生物,在各种心理疾病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肠道系统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的脑行为,甚至心理状态。那么,这种人体的"第二大脑"的是否在抑郁症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脑轴又是通过很忙样的机制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对早期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分布特点和健康对照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为抑郁症的微生物组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物菌群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