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FA)对病毒性心肌小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应用CVB3感染BALB/c小鼠制作病毒性心肌模型,每日腹腔注射TFA(dOmg/kg)0.1ml;对照组每13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d后以BL一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对小鼠心电图进行观察和改良CurtisandRavingerovand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黄芪总黄酮(TFA)组病毒性心肌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12例,P〈0.05)。结论黄芪总黄酮可显著降低病毒性心肌小鼠心律失常发生率。

  • 标签: 黄芪总黄酮 病毒性心肌炎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AMY(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CRP(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疗效理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前列地尔 生长抑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帕金森综合征(VP)对复方多巴的反应以及多巴反应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方法临床诊断VP的患者共61例(VP组)进行急性阶梯左旋多巴治疗试验,计算服用左旋多巴.苄丝肼后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运动部分评分最大改善率。同期146例PD患者(PD组)作为对照。根据头颅MRI所示缺血性病灶部位,将VP组再分组,第1种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25例);白质病变组(21例);黑质病变组(3例);混合病变组(12例)。第2种分组: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28例);白质病变组(21例)。经t检验比较各组间UPDRS运动部分最大改善率。结果VP组和PD组的UPDRS运动部分平均最大改善率依次为(10.4±7.4)%和(40.1±14.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VP各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UPDRS改善率(23.2±11.3)%,高于白质病变组的(6.5±4.3)%,低于PD组(P〈0.01)。黑质病变组UPDRS改善率为(35、4±8.7)%,但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UPDRS改善率(26.3±10.6)%,高于白质病变组,但低于PD组(P〈0.01)。结论VP组由于不同的病变部位,对复方多巴有不同的反应;以累及黑质、基底节等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为主的VP对复方多巴有一定的反应,而以白质病变为主的对复方多巴反应较差。可根据MRI提示的病变部位决定是否应用复方多巴治疗VP患者。

  • 标签: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纹状体黑质变性 诊断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主因"头晕恶心1d"入院。患者晨起活动后感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未引起重视及就医,无明显心悸及胸闷憋气等症状,无黑矇晕厥,后患者乏力症状加重,下午就医,行头颅CT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脑桥多发性腔隙梗死灶。考虑脑梗死入院。入院后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心率155次/min。

  • 标签: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乏力症状 老年 入院后 临床资料 胸闷憋气
  • 简介:目的观察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兔心肌梗死(MI)模型心电图演变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动物常规全麻,暴露心脏,结扎前降支近段建立MI模型,冠状静脉窦插管,A组逆行灌注VEGF蛋白,B组以生理盐水对照,10min后重复灌注一次。全程监测心电,记录恶性心律失常[室期前收缩(PVS)、室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发生情况,并于术前、结扎前降支即刻、灌注后10min、30min、1h记录心电图,分析ST段及R波变化。结果①心律失常:B组1只发生Vf,5只发生VT,8只发生PVS;A组无Vf发生,2只发生VT,4只发生PVS;②心电图演变:结扎前降支后30min所有动物胸导联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相曲线,R波振幅降低,术后1hA组ST段抬高幅度明显低于B组(0.18±0.11mV,Vs0.35±0.17mV,P〈0.05),R波振幅明显高于B组(0.31±0.12mV,Vs0.15±0.08mV,P〈0.05)。结论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VEGF能显著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增加心电稳定性,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比较静脉应用尼非卡兰与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尼非卡兰组给予尼非卡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心室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尼非卡兰组转复2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25/30);胺碘酮转复24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0.0%(24/30),两组治疗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尼非卡兰组转复时间比胺碘酮组转复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2±60.87)minvs(.162.77±70.82)min,t=-5.91,P<0.01]。胺碘酮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尼非卡兰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2,P>0.05)。结论在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治疗中,尼非卡兰与胺碘酮均有较好的疗效,尼非卡兰转复时间较胺碘酮更短,能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心房颤动 尼非卡兰 胺碘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h"于2017年8月1日17时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二病区。8月1日14时06分,患者因左侧肢体无力30min呼叫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14时26分移动卒中单元(mobilestrokeunit,MSU,北京建优成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救护人员接到郑州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科呼叫电话,14时30分出车。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移动卒中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继发胰腺假性囊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继发胰腺假性囊肿并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的患者共4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在CT或者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将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体的性状。结果引流期间发现12次引流管堵塞,10次引流管打折、扭曲,5次引流管移位,均因详细的护理观察而发现及时,经处理后得到改善,没有发生引流管脱落的现象。40例患者中38例患者经过置管引流后引流量逐渐减少,最终拔除引流管后治愈,2例患者的引流液中细菌培养出多重耐药菌,经临床积极对症抗感染治疗后逐渐拔除引流管痊愈,无患者死亡。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继发胰腺假性囊肿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患者,密切的观察,细心的护理是保证引流通畅,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关键点所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假性囊肿 经皮穿刺引流 护理
  • 简介:患者女性,15岁。自诉近来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睡眠差,时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查体:血压正常,脉搏64次/分左右。心尖搏动不弥散,无震颤,心界不大。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示正常。肺部听诊未发现异常。受检前常规心电图正常,未曾服用药物。行3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心率在60~160次/分时,MV5P波直立,P—R间期0.13s,下传的R波呈qRs型,时限正常。当心率46~61次/分时,P—R间期〈0.12s,MV5呈R型,时限0.13s,起始部有δ波。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并随心率的减慢上述症状也随之逐渐加重。在心率逐渐增快时,预激波也随之逐渐消失。

  • 标签: 慢频率依赖性 预激综合征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 短阵性 心前区不适 心脏超声检查
  • 简介:室性早搏在房室交接区产生的隐匿传导比较常见,但3种现象出现在同一患者同一时间内的情况比较少见,不加识别可能会导致诊断错误,为加深对隐匿传导的认识,做好与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现将我院1例心电图报告如下。

  • 标签: 隐匿性传导 室性早搏 房室阻滞 干扰性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交接区
  • 简介:目的报道房心动过速心肌病1例。方法持续心动过速心肌病导致心衰。于2011年2月17日行射频消融术。常规置入冠状窦电极,希氏束电极和右心室电极。体表心电图示:V1导联P波向下,ⅠⅡⅢaVF导联P波向上。aVL导联P波双向。心内电图示A波2:1下传室波且冠状窦近端A波早于远端,希氏电极A波最早。考虑房速来自右房上部。从右股静脉进8.5SR0血管鞘用IBI90cm中弯温控大头在三尖瓣11点(左前斜45度)处标测到大A小V波且A波较冠状窦远端提前110sm。用功率30W,温度55度消融。10秒内房速终止。但消融过程中温度很快达到,功率却不到5W。巩固消融160ms。反复心房刺激未诱发房速。第二天复发,房波频率稍慢,位置不变。故改用IBI110cm中弯冷盐水大头在同一靶点消融,功率30W温度43度,盐水流速为12ml/分。消融成功。一周后又发,改用三维(EnsiteNavx)系统标测,证实为右心耳中部房速。功率30W温度43度,盐水流速为20ml/分。反复消融成功。结果消融成功。结论持续心动过速心肌病射频消融成功后预后佳。

  • 标签: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射频消融术 持续性 房性 冠状窦电极 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唇腭裂修补术患儿苏醒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本文选取50例唇腭裂修补术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苏醒质量等指标大小。结果治疗组的烦躁、气道痉挛、重新插管以及需托下颌四项苏醒质量指标大小分别是4.00%、4.00%、0.00%以及12.00%,其中烦躁、气道痉挛以及需托下颌三项苏醒质量指标大小和对照组的苏醒质量等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唇腭裂修补术患者采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后,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大小,进一步促进小儿患者早日苏醒,提升小儿患者的苏醒质量水平。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42岁。因“外伤后6年,头晕伴右侧肢体麻木、乏力1个月”于2014年5月21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6年前因车祸致使颈部外伤,出现颈部不适,于当地医院经颈部x线检查提示颈椎后凸畸形,未给予特殊处置,颈部不适症状逐渐缓解。近1个月患者出现头晕,右侧肢体麻木、乏力伴右侧颈部不适。2014年4月25日于当地医院查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提示右侧颈部椎动脉动静脉瘘并右侧椎动脉瘤样扩张(图1)。

  • 标签: 动静脉瘘 椎动脉 栓塞 治疗性 动脉瘤样扩张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8年1月对该院69例膝骨关节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并采用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分别于治疗1、3、6个月及1年、1.5年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治疗后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毒副作用。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是治疗膝骨关节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掌握其适应症。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关节镜下清理术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腑散、如意金黄散对急性胰腺患者腹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腑散敷肚脐联合如意金黄散涂抹腹部。两组均进行腹内压测量,疗程结束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0.8%。结论通腑散、如意金黄散对急性胰腺患者能明显改善腹内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高压 通腑散 如意金黄散
  • 简介: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动脉性反应及心功能的近期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8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9例,均实施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并分别于围术期口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比较两组动脉性反应、心功能变化,并观察其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0min、治疗后1h血清指标均较PCI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后30min、治疗后1h血清指标均较PCI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均显著下降,其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有效心输出量(CO)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其他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3.81±1.20)个月。观察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氯吡格雷而言,替格瑞洛在改善ACS患者PCI治疗后动脉性反应及心功能方面作用更为明显,且能够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患者短期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确切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值得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替格瑞洛 动脉炎性反应 心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与研究在小儿病毒性心肌临床治疗活动中应用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46例患有病毒性心肌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病例患儿所选时间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并且将这些患儿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患儿以及对照组患儿分别给予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单纯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背景下的观察组患儿,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而在单纯抗病毒治疗方案背景下的对照组患儿,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临床治疗活动中,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实施与推广。

  • 标签: 病毒性 心肌炎 治疗方案 黄芪注射液 抗病毒 观察组
  • 简介: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及安全.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防用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前瞻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1499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安慰剂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所有病例)的完全康复率增加了64%[P=0.0002,OR=1.64,95%CI:1.26~2.13;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1.048],完全康复或中等残疾率增加了79%(P=0.0007,OR=1.79,95%CI:1.28~2.51;NNT=-5.889),死亡、严重残疾或植物状态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3,OR=0.62,95%C/:0.48~0.80;NNT=1.529);脑血管痉挛(CVS病例)的病死率降低了74%(P=0.008,OR=0.26,95%CI:0.09~0.71;NNT=2.298);症状CVS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952);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所有病例)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1,OR=0.62,95%C/:0.50~0.78;NNT=1.078);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0.42~0.69;NNT=1.079);经CT证实的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8%(P=0.001,OR=0.58,95%CI:0.42~0.81;NNT=3.314);CVS病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35%(P=0.003,OR:0.35,95%CI:0.17~0.69;NNT=3.688),脑梗死(所有病例)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2%(P〈0.00001,OR=0.52,95%CI:0.41~0.66;NNT=1.196);尼莫地平组与安慰剂组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P=0.15,OR=0.75,95%CI:0.50~1.11;不良反应:JP=0.59,OR=1.13,95%CI:0.71~1.81).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动脉瘤SAH患者的临床转归,可降低症状CVS、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而再出血和不良反应的发�

  • 标签: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患者男性,26岁。因大量饮酒20小时后,心悸3小时就诊。20小时前,与朋友聚会,先后饮52度白酒约750克和啤酒约5升,当时无明显不适。于3小时前,出现心悸、呈持续发作,伴头昏、乏力、胸闷,无咳嗽、无恶心、呕吐、腹癌、晦泻。无晕厥、意识障碍等表现,查体:体温36.5℃,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心动过速 自主性 室性 持续性发作 大量饮酒
  • 简介:心动过速(以下简称房速)可起源于心房肌任一部位(除窦房结外)或与心房相连的解剖结构,无需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参与,频率多在120~220次/min[1]。房速特别是无休止的、频率特别快甚至并发休克的房速,由于终止不易,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会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病[2],给治疗上带来极大的困难。本院收治3例无休止房速合并休克,经过积极治疗好转,现将抢救处理及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休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