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已有研究证实,首个口服可逆ADP受体拮抗剂AZD6140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所获得平均血小板抑制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美国学者Cannon等DISPERSE-2研究主要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AZD6140安全、耐受和初期有效

  • 标签: 氯吡格雷 安全性 有效性 耐受性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口服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NVAF)患者ECGf波特点与血栓栓塞危险关系。方法选择老年NVAF患者69例,根据是否合并血栓栓塞事件,将患者分为栓塞事件组(23例)和无栓塞事件组(46例)。描记ECGV1导联,测量f波振幅、f波时限和f-f间期,并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相关分析logistis回归分析。结果栓塞事件组患者f波振幅较无栓塞事件组低(0.076±0.018)mVvs(0.092±0.03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间期较无栓塞事件组短(0.115±0.009)svs(0.126±0.01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波时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f波振幅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P〈0.05),而与左心房、LVEF均无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波振幅减低是老年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CGf波特点有助于评估老年NVAF患者血栓栓塞危险

  • 标签: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有效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15年12月以前关于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对纳入相关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判断,最终纳入结果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倍他乐克单用治疗室性早搏相比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15~1.34,P<0.001);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症状疗效显著(RR=1.23,95%CI:1.15~1.3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心电图疗效显著(RR=1.31,95%CI:1.19~1.44,P<0.001);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7,95%CI:0.42~1.18,P=0.18)。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较单用倍他乐克在治疗室性早搏方面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表现,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上述结论,建议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治疗策略。

  • 标签: 室性早搏 稳心颗粒 倍他乐克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和安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溶栓组38例,未溶栓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NIHSS评分判断疗效,90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比较2组颅内出血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疗效和预后。结果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后14d有效率分别为5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和1.4%(P=0.28),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和1.4%(P=1.00),病死率分别为5.3%和4.3%(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发病后90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3.2%vs24.3%,P〈0.01)。结论rt-PA静脉溶栓用于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颅内出血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影响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神经系统疾病 七叶素
  • 简介:目的探讨EH患者血清CTnT水平与LVH心功能不全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68例EH患者血清CTnT,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RWT、LVMI、LVEF,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左室肥厚组(47例)、非肥厚组(21例)、心功能正常组(45例)、心功能不全组(23例),对各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室肥厚组、心功能不全组血清CTnT水平显著高于非肥厚组、心功能正常组。CTnT与LVMI、LVEDD显著正相关,与LVEF、RWT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CTnT水平与EH患者LVH心功能不全有显著相关,CTnT水平对评价EH患者心肌损伤病情可能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血高压病 血清肌钙蛋白 左室肥厚 心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探究血栓抽吸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PCI)治疗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疗效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入院并接受PPCI治疗69例青年急性STEM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血栓抽吸联合PPCI治疗有43例(作为研究组),仅行PPCI治疗有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指标、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比较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3级患者比例稍高于对照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isoenzymeMB,CKMB)峰值未低于对照组,LVEF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研究组心源性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PCI治疗青年STEMI患者并不能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并且有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倾向。

  • 标签: 血栓抽吸 冠状动脉 青年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研究上海某三甲专科医院心内科代表性病种(心律失常、冠心病)无效入院无效住院日比率,探讨发生原因降低无效入院和无效住院日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个病种1182份病案,利用AEP入院和住院日适宜评价标准进行回顾评价。结果2个病种入院无效率为7.11%,住院日无效率为18.41%。发生无效入院主要原因是低水平诊疗;发生无效住院日主要原因为超常规续观、出院不及时、等待手术、等待检查。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期间是否进行介入治疗、住院天数、住院日是否为休息日、住院日所处诊疗阶段对无效住院日发生与否有显著影响。结论通过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优化医院内部服务流程和资源配置,缩短候检出检时间;制定合理绩效考核指标,完善内部不良事件报告和预警机制,可有效减少无效住院日发生。

  • 标签: 病种 入院及住院日适宜性评价 无效入院 无效住院日 影响因素
  • 简介:患者男性,26岁。因大量饮酒20小时后,心悸3小时就诊。20小时前,与朋友聚会,先后饮52度白酒约750克和啤酒约5升,当时无明显不适。于3小时前,出现心悸、呈持续发作,伴头昏、乏力、胸闷,无咳嗽、无恶心、呕吐、腹癌、晦泻。无晕厥、意识障碍等表现,查体:体温36.5℃,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心动过速 自主性 室性 持续性发作 大量饮酒
  • 简介: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高血压病患者中约65%~75%为肥胖者[1].1994年瘦素(leptin)发现使人们对肥胖研究真正进入分子时代[2].研究表明:瘦素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能量代谢血压,由于选择瘦素抵抗,导致肥胖肥胖相关高血压病发生.

  • 标签: 瘦素 肥胖 高血压病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连续血液净化(CBP)在慢性阻塞肺病合并呼衰、肾衰治疗中应用于效果。方法选择1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肺病合并呼衰、肾衰患者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著时行CBP治疗,治疗过程中行血气分析,监测电解质、血肌酐水平,治疗后血PH、HCO3、PaO2明显好转或接近正常,肌酐显著下降。(P<0.01)。结论CBP在慢性阻塞肺病合并呼衰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肾衰竭 CBP
  • 简介: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E基因多态与高血压、冠心病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60例正常人、60例高血压和26例冠心病载脂蛋白B、E基因型.结果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ApoBXbaI位点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组,其中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差异明显(P<0.05),ApoE等位基因E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0.005).结论ApoBXbaI位点和ApoE等位基因E4是高血压和冠心病重要遗传标记,推测该两种疾病发生可能有共同遗传基础.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载脂蛋白B基因 载脂蛋白E基因
  • 简介:目的对影响华法林代谢作用多个相关基因进行测定,探讨其对中国人群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影响程度.方法共纳入170名拟采取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对其与华法林代谢作用相关3个基因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位点基因多态(SNP)进行检测,随后给予华法林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观察90天,同时记录患者临床因素、INR值华法林稳定剂量,分别判断临床基因因素对华法林稳定剂量水平影响作用.结果CYP2C9、VKORC1、CYP4F25个SNP位点SNP对华法林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年龄、体表面积、抗凝第4天INR值以及CYP2C9、VKORC1、CYP4F2SNP是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独立影响因素;其中SNP可以独立解释18.6%华法林稳定剂量差异.结论在目标强度为INR1.8-2.5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中,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多态对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可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3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对抗凝初期华法林剂量进行预先调整.

  • 标签: 华法林 低强度抗凝 基因多态性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细胞基质降解所必需锌离子依赖内源蛋白酶家族,是细胞外基质(ECM)主要生理性调节物质,在基质成分合成和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血管系统基质成分而言,最重要MMPs是胶原酶和明胶酶。其中明胶酶-B(即MMP-9)在细胞外基质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许多病理损伤方面,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心室重塑、心力衰竭进展心血管疾病预后等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健康状况治疗效果予以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结果公平和准确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人数相等两组,即(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予以探讨。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显著高于对照组,经P<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工作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类风湿性 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门诊时有患者咨询,称其听说年龄相关黄斑变性是常见致盲因素,问铜、锌和叶黄素是否有助于预防呢?对此暂时没有清晰且明确答案,但是仍有少量关于营养补充剂预防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大型随机试验。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营养补充剂 致盲因素 随机试验 叶黄素 预防
  • 简介:1929年,Critchley以“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arterioscleroticparkinsonism)”描述高血压老年患者表现出肌强直、面具脸和小步态等类似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症状,并提出这一综合征具有进展迅速、下肢受累明显重于上肢且多无震颤特点;同时,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血管性病变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针灸与穿弹力袜联合口服米多君治疗体位低血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体位低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针灸穴位,主穴:百会、内关(双)、足三里(双),配穴:脾俞(双)、肾俞(双)、心俞(双)等。对照组予穿统一品牌医用弹力袜,每日至少6h,每日清晨口服盐酸米多君片2.5mg,疗程为30天。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卧立位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61%(38/4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41%(26/4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卧立位血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体位低血压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安全高。

  • 标签: 针灸 体位性低血压 弹力袜 米多君
  • 简介: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痴呆(VD)两者心电图改变特点。方法采用MAC1200心电图机常规12导联同步记录,比较两组间合并症心电图异常差异性。结果VD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AD组,VD组在ST-T改变、心房颤动、完全右束支阻滞、一度房室阻滞、异常Q波、左室肥大诸多提示心脏器质损害方面,明显高于AD组。结论AD组多数表现T波改变,且为功能改变。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功能性改变 器质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