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在传统制革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制革废水分类收集的工艺路线,开展了浸水、浸灰及鞣制等主要湿加工工段的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浸水工序采用回用水进行加工,皮的柔软度和清洁度与对照样基本一致;灰液回用至滤毛及补水工序,获得的裸皮脱毛效果理想;废铬液串级利用至水洗及浸酸工序,获得的蓝湿革及成品革均符合相关要求。研究成果在广东省一家年加工50万张牛皮的制革企业实现工程应用示范,水重复利用率超过70%,在保障成品革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及污染物排放。

  • 标签: 制革废水 资源利用 清洁生产
  • 简介:本文研究了芳香族合成鞣剂-Neosyn系列复鞣剂在猪皮服装革的应用。制定出了一套合理选用Neosyn复鞣剂提高猪皮服装革质量的工艺方案。并比较,阐明了使用Neosyn复鞣剂复鞣后的成革特色。

  • 标签: 皮革复鞣剂 猪皮服装革 制革工艺
  • 简介:槚如果核硬壳和落花生壳的浸提物经酸降解,再用醋酸乙酯浸提所得的物质,用纸层析及UV光谱来做单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果证明,槚如果核硬壳的单宁属于缩聚类,而落花生属于混合型。从单宁的UV光谱可以看到,有鞣性的单宁存在于落花生壳中,槚如果核硬壳中含有氰定、栎精、翠雀定,酸解的单宁在层析分析中还可以发现其他成分。定量分析如下:槚如果核硬壳的单宁含量为19.9%~22.1%,而落花生壳的含量为5.7%~7.5%。另外还研究了这些单宁在皮革鞣制和复鞣中应用的可能性。

  • 标签: 单宁含量 花生壳 果核 应用 特性 定量分析
  • 简介: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模式识别能力和联想记忆能力。本文应用BP神经网络处理服装革的手感检测信号,为织物,皮革等服装材料的手感评定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 标签: 神经网络 手感评定 皮革 检测
  • 简介:以环戊烯和茜素红或茜素黄GG为原料,通过三步化学反应,合成以戊二醛为骨架,在戊二醛的α-C原子上接入环境友好的有色基团茜素红或茜素黄GG,得到了二种多功能皮革化工材料PFTD-1、PFTD-2。它们除了具备戊二醛的鞣革性能外,还是一类含新型活性基团、可用于蛋白质材料(如皮革、丝绸、毛等)着色的活性染料。应用PFTD-1、PFTD-2对皮粉的鞣制—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当用量分别为干皮粉质量的4.0%和5.0%时,皮粉DSC曲线的Tp都能达到85℃以上;在染料分子上引入戊二醛后,染料原先的色调不会改变;经过鞣制、染色过的坯皮耐水洗性能优良。

  • 标签: 戊二醛 茜素红 茜素黄 同步鞣染材料 新型活性染料
  • 简介:文章研究了足部有限元建模的方法,包括足部建模数据的获取、实体模型的建立、各组织结构常用的材料模型等;总结了足部有限元分析法在运动生物力学以及医疗辅具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足部 有限元 建模方法 医疗辅具
  • 简介:以过氧钛酸水溶液为前驱体,在100℃下回流4h,制备了透明的Fe~(3+)掺杂纳米二氧化钛(TiO_2)溶胶,可见光下的催化性能测试表明Fe~(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1%。将该掺杂浓度的纳米TiO_2溶胶与水性聚氨酯乳液通过简单共混制备了Fe3+掺杂纳米TiO_2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膜。采用SEM、UV-Vis、TG等测试方法对复合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复合膜中,并赋予了水性聚氨酯良好的紫外吸收能力。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膜的抗张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并且在添加量为1%时达到最强(43MPa),相对增强了13%。可见光下复合膜对亚甲基蓝(MB)的去除实验表明,Fe~(3+)掺杂纳米TiO_2的添加使得水性聚氨酯膜具有光催化自清洁能力。

  • 标签: Fe3+掺杂 纳米TIO2 水性聚氨酯 光催化性能 自清洁性能
  • 简介:本文通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植物鞣剂,合成鞣剂在酸性条件下起皱猪皮粒面,再用铬盐固定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起皱条件为pH=2.0,温度30℃,起皱剂总量为20%(以碱皮重计),皱纹固定在起皱30分钟后用铬盐完成。

  • 标签: 植物鞣剂 合成鞣剂 皮革 鞣制工艺 猪皮 起皱
  • 简介:以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甲醛为磺甲基化试剂,对苯酚进行磺甲基化改性,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H2O2的催化体系下,磺甲基化苯酚进行聚合反应,制备了磺甲基苯酚聚合物鞣剂。分别讨论了苯酚磺甲基化反应和酶催化聚合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GPC检测结果显示该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40000左右。应用结果表明,应用革的收缩温度从46℃(鞣制前)提高至76℃(鞣制后),聚合物复鞣剂的用量为7%时产物具有良好的复鞣和匀染性能。

  • 标签: 辣根过氧化物酶 苯酚 磺甲基化 酶催化聚合
  • 简介:用牛皮制备水解胶原,通过胶原-单宁-醛反应制备胶原固化单宁吸附剂(TICA),并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Pd^2+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在pH3.0-4.0范围内,TICA对Pd^2+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当温度为30℃,Pd^2+初始浓度为1.00mmol/L时,平衡吸附量可达到0.67mmol/g。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由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误差在3.5%以内。进一步研究表明,NaNO3对TICA吸附Pd^2+的影响不明显,而NaCl影响显著。

  • 标签: 胶原 单宁 树脂 Pd^2+ 吸附
  • 简介:本文研究了经醚化改性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简称EH)与栲胶进行结合鞣革,首先研究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国产栲胶:水解类的橡碗栲胶、缩合类的木麻黄、落叶松栲胶和混合类的杨梅栲胶与EH结合鞣革对Ts的影响及鞣得成革样品耐水、酸、碱溶液洗涤性能,然后研究了杨梅栲胶与EH结合鞣制时,栲胶不同用量、介质pH对Ts的影响;最后,对EH与杨梅栲胶结合鞣革的水洗液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先经栲胶鞣制然后用EH处理,可以提高样品革的湿热稳定性,使革的Ts达94℃,样品革耐水、酸、碱溶液洗涤性能好。其中杨梅栲胶与EH结合鞣制效果最明显。结合鞣革的初步研究表明:EH对革中的栲胶有固定作用。

  • 标签: 制革 鞣剂 合成鞣剂 栲胶 丙烯酸树酯 结合鞣
  • 简介:在硫酸介质中,Cl-、Br-和I-均对KBrO3氧化靛蓝胭脂红褪色反应有催化的作用,应用于低压离子交换色谱柱后衍生法,采用光学检测器,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同时分析水样中的Cl-、Br-和I-,建立了低压离子交换色谱法同时测定Cl-、Br-和I-的新方法。Cl-、Br-和I-浓度分别在0.15~35.0mg/L,0.03~5.0mg/L和0.1~25.0mg/L范围内与峰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Cl-、Br-和I-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1.2μg/L,2.5μg/L和26.3μg/L,精密度优于2.96%。测定矿泉水,海带汁和萝卜汁加标回收率在98.61%~105.65%之间,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

  • 标签: 低压离子交换色谱 分光光度法 氯离子 溴离子 碘离子
  • 简介:为培养能动手、会制革的工学硕士、博士,提高学生对制革行业的认同感及责任感,增进与制革企业的相互了解,在中国皮革协会的支持及辉鹰兴业皮革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协助下,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拟举办第六期制革工艺实践学习班。具体通知内容如下:

  • 标签: 专业研究生 制革专业 动手能力
  • 简介:对羊皮服装革不同部位试样的透气性、透水汽性和柔软度进行了测试研究,目的在于为以后的标准工作和皮件厂合理使用皮革提供科学数据,也为制革工艺的调整和控制提供指导。

  • 标签: 羊皮服装革 透气性 透水汽性 柔软度
  • 简介:近目,记者从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了解到,继第三期全国研究生制革工艺实践学习班成功举办后,在中国皮革协会的支持及辉鹰兴业皮革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赞助下,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拟举办第四期制革工艺实践学习班。

  • 标签: 制革技术 工艺实践 研究生 学习 皮革
  • 简介:用明胶作为生皮胶原的模拟物,使用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比较了无机鞣剂(CrCl3·6H2O)、植物鞣剂(鞣酸)和醛鞣剂(戊二醛)在不同的温度、浓度和pH条件下与明胶反应时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并从明胶电化学性质的角度,对不同鞣剂的鞣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实际鞣制的条件下,三种鞣剂与明胶的结合物表面都带正电荷,其叶鞣酸与明胶的结合物所带的正电荷最高,而质子化的氨基是其正电荷的主要来源;鞣酸主要与明胶分子中的肽健结合;戊二醛与明胶作用以后,由于结合物疏水性的增大,也会导致结合物表面的正电荷增加。实验也证实了铬配离子是与明胶分子中的羧基结合。

  • 标签: 明胶 无机鞣剂(CrCl3·6H2O) 鞣酸 戊二醛 ZETA电位 电化学行为
  • 简介:考察了芳香族磺酸分子结构对其抑制酸皮膨胀和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基于萘磺酸浸酸的高pH值铬鞣方法。结果表明,芳磺酸与胶原侧链氨基所形成的离子键(-SO3^--+NH3-)的稳定性是决定其抑制酸肿性能的主要因素;苯环上有强供电子基团的芳香族磺酸及有强共轭效应的萘磺酸的抑制酸皮膨胀能力越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且酸性较弱的芳香族磺酸有更好的渗透性。选择适当的芳磺酸浸酸,如2-萘磺酸,可以在较高pH值下进行铬鞣,实现无盐浸酸和高吸收铬鞣,并能改善皮革的性能。

  • 标签: 芳香族磺酸 无盐浸酸 高吸收铬鞣
  • 简介:本文以羽毛梗为原料,用氢氧化钠水解而制成羽毛角蛋白,通过氧化-还原引发系统,用三种乙烯基类单体与羽毛角蛋白接枝共聚,得到四个产物,将接枝共聚物、羽毛蛋白和乙烯基类单体聚合物的混合物分别进行甲酸和溶剂萃取,酶水解,最后将水解分离物分别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鉴定证明乙烯基单体与羽毛蛋白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TGA和DSC分析揭示了改性产品具有热稳定性的原因,应用改性产品作为皮革顶层涂饰剂,测定了它们的耐湿擦

  • 标签: 羽毛角蛋白 改性 接枝共聚 蛋白涂饰剂 皮革
  • 简介:全球对于有关污染问题的关注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说服所有的加工行业接受更加清洁化的生产技术以及工艺。所以,皮革工业在压力之下势必寻求替代铬的有效鞣剂,天然产物即植物单宁重新得到重视。然而,由于采用植物鞣剂材料在排放物中含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使得它的使用受限,排放物中的有机物较难被降解,会导致高浓度的化学需氧量(COD)。同时,传统的植鞣工艺需要部分浸酸,使用氯化钠抑制渗透膨胀,最后会使得废水中的总溶解固体(TDS)含量非常高。本研究主要试图采用环境友好性的植鞣工艺结合不浸酸鞣制以及应用水解蛋白酶改进植物单宁的消耗。这种实验工艺的单宁消耗达到95%以上,与传统的植鞣工艺相比增加了10%的消耗。鞣制成革的湿热稳定性能有些许改进;试验皮革的物理以及触觉评价都要明显优于传统鞣制皮革。表面着色评估表明在对照样和实验样之间的着色和遮光性能差异可以忽略;试验皮革显示了较好的纤维打开程度,裂口紧缩的纤维结构被很好的覆盖,说明酶助制革工艺并没有对皮革的纤维结构产生较大的破坏。优化体系亦在工厂里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酶助鞣制工艺对改善皮革质量是有效的,同时降低了排放物中的总固体(TS)、氯化物以及COD含量。试验采用的酶助鞣制体系将会成为传统植鞣体系解决污染问题的有效可行选择。

  • 标签: 水解蛋白酶 鞣制工艺 植鞣工艺 环境友好性 污染问题 制革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