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本次访谈中,多萝西·J.黑尔教授回溯了自己的学术历程,着重谈及小说形式与社会及伦理价值、小说艺术与异质美学、叙述转向等,并介绍了当前美国叙述研究的新动向及其正在思考的问题。对从事相关研究的中国学者当有所启发。

  • 标签: 多萝西·J.黑尔 小说 伦理 叙述
  • 简介:梅勒在《我们为什么在越南》中通过展现动物在人类枪下的悲惨遭遇,以内涵丰富的动物符号,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生命的猎杀,反思了西方传统观念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并呼吁人类尊重动物他者、建立与其和谐共生的伦理关系。

  • 标签: 诺曼·梅勒 《我们为什么在越南》 人类 动物 伦理
  • 简介:在阅读研究方法专著和国内学术期刊之后,笔者发现外语教师研究者对于科研伦理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为了调查教师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知情权、是否采取局内人或局外人视角以及对研究素材的所属权等伦理问题的看法,笔者进行了小规模的问卷调查和半结构性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研究者对英语教学科研中的伦理问题既不关注,又没有全面的认识。

  • 标签: 科研伦理 知情权 局内人或局外人视角
  • 简介: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桑塔格美学思想的重点从单纯追求形式转向关注社会现实,这一转向在她的小说创作中亦有体现。在《火山情人》中,桑塔格通过展示骑士纳尔逊与他两任妻子凯瑟琳和爱玛的爱恨交错来揭示在传统性别伦理思想压制下爱情变得虚无而婚姻成了权欲与物欲工具的现实。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性别思想不仅将女性置于从属的他者地位而且抑制个体男性的主体性,以此思想体系为根基的婚姻爱情使得男女双方都失去了本该有的善,所以他们婚姻不幸、情爱错位。拟通过分析工具婚姻给男女双方带来的不幸以及两情相悦的隐藏和夭折来阐释桑塔格对传统男性中心主义性别思想的批判以及对和谐男女两性关系伦理的重构。

  • 标签: 《火山情人》 两性关系 男性中心主义 性别伦理
  • 简介:据林语堂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经中央一台热播,引发了观众和评论者的热烈讨论,其焦点多集中在剧作对原著的大幅改编上。平心而论,由于原著讲述北京曾、姚、牛三大家族30多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时间跨度大,加之原著为英文作品,需要不断向外国读者介绍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掌故和社会风貌,致使有关中心人物的戏剧冲突不明显,因此,改编是必要的,它可以使剧情更曲折、紧凑,有利于电视表现形式的突出。但赵薇版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的改编方式及内容很值得商榷。比如改编的主要手段,除了大力精简原著中的人物,还重新塑造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并以张冠李戴的方式完成人物与情节的嫁接。全剧仅余原著故事的空壳,尤其是主人公姚木兰、丈夫曾荪亚和第三者曹丽华之间的三角故事,由原著中一个小小插曲,发展为支撑二十集左右的剧情重点和主要线索。

  • 标签: 情节设计 主体精神 电视连续剧 《京华烟云》 隐性思维 影视评论
  • 简介:摘要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2004年6月29日,“雾霾”一词开始在天气新闻中出现。当日的《北京日报》第八版发表题为《本市昨出现少见雾霾天》的报道。媒体的报道并非能让大众充分了解雾霾的严重性。本文将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探析雾霾新闻语篇中的信息缺失现象。

  • 标签: 生态语言学,新闻,缺失, 雾霾
  • 简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历来以叙事周详、言简意赅、寓意深远而令人称叹。其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郑伯、公叔段、姜氏,所揭示的思想意蕴,一直引人沉思。或云郑伯乃阴险狡诈、伪善的统治者,或云郑伯乃深谋远虑、宽怀大度的君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标签: 郑伯克段于鄢 伦理道德 封建家族 左传 讽刺 沦丧
  • 简介:副文本是文本内外阈限的手段和常规,为译作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和切特斯曼交际伦理为理论依托,运用描述统计学收集文本:安乐哲与罗思文《论语》英译本,副文本和元文本来分析译者与作者、合译者、出版商、编辑、评论撰稿者以及读者间的交际伦理。通过分析,与副文本相关评论多达半数,读者选取译本时,不仅局限于译本语言,更多关注封面,副标题,简介,附录等,这得益于译者与合译者以及翻译过程中各方之间良好的交际伦理

  • 标签: 副文本 翻译参与者 交际伦理
  • 简介:本文尝试解决国内文学伦理学界存在的问题,从刘奇葆提出的“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出发,联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乡绅文化”风尚与大众阅读流行的文学关系,继承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伊莱恩·肖沃尔特的“女作家批评”传统,借鉴英国批评大家D.H.劳伦斯提出的知识分子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承中感受“地之灵”、“体验根系于一地的公共感情”,创新提出理论模型——融合幽灵批评与阅读伦理的“新文学伦理学”的理论视角与批评范式,以对美国经典女作家、女公共知识分子、女权主义运动者苏珊·桑塔格的“自我画像”《在土星的标志下》的阅读伦理学的研究为中心,研讨作家在阅读活动中与已故作家的“对话”与交流,以及该种幽灵阅读的行为会对我们自身的文学批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标签: “女作家批评”传统 公共知识分子 幽灵批评 阅读伦理 苏珊·桑塔格 《在土星的标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