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书法史是书法风格的发展史,风格又以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史上垂名的书家都有着独特的个性书风,独特性体现在点画线条上、字的结构上或者布局上。元明以降,赵孟烦领起的复古风潮,使帖学主流书法趋向媚婉平和的风格。明初渐成时尚的台阁体自不待说,从“三宋”、“二沈”到中叶的“吴门书派”,直至“晚明四大家”中的三家米、邢、董,在书坛复古背景下,即使偶有新变,但总未挣脱二王系统囿限或传统范式约规。

  • 标签: 书法形式 张瑞图 书法风格 发展史 书法史 台阁体
  • 简介:50年前,62岁的京剧大师马连良热情传艺给14岁的安云武以《审头刺汤》、《白蟒台》、《赵氏孤儿》、《清官册》;50年后,64岁的安云武以学习、继承、传播、弘扬“马派”艺术为终生使命,尽心竭力奋斗不已。

  • 标签: 音像资料 图书 服务 发行 《赵氏孤儿》 《清官册》
  • 简介:日本侵占台湾时期(主要指中前期,下同),大量的福建戏班渡海来到台湾。这些具有鲜明特点的高水平的戏班,以持续的演出时间、强大的演出阵容、丰富的演出剧目、新颖的舞台美术、精湛的表演艺术、积极的传带精神,对台湾戏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福建戏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水平戏班大多来过台湾。当时在福建稍有名气的戏班,大都被邀请来台演出。有代表性的如:福州三庆班、福州祥升班、福州乐琼天班、福州大吉升班、福州新福连班、泉州金成发、新梨金合班、泉州傀儡班、福建凤凰社、福州旧赛乐、福州新赛月、泉州玉堂春班、福州三赛月、福州上天仙班、

  • 标签: 台湾地区 福建 戏曲 侵占 日本 演出时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19
  • 简介:历史演变、音乐形态及其发展现状,是一种流传于福建闽西和闽南部分地区的民间歌舞形式,  [1]王耀华著《福建传统音乐概论》  [2]李向京著《论福建传统民歌的继承与创新》  [3]温七九著《龙岩民间歌舞

  • 标签: 历史演变 形态发展 析福建
  • 简介:福建杂技团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绳技》节目的训练与创新。近10年,更不断提升绳技技艺,先后创新改版了《舞者——绳技》《圆——绳技》《墨韵——绳技》等多个版本,动作技巧和节目编排也不断创新,赋予《绳技》节目新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意境,成为福建杂技经典的品牌节目之一。2013年11月在第9届全国杂技比赛中勇夺金奖的杂技节目《梦向远方——绳技》,在前面几个《绳技》版本的基础上,动作技巧和编排立意又有创新和提高。

  • 标签: 杂技节目 动作技巧 福建省 创新 20世纪70年代 节目编排
  • 简介:一“戏改”,是文化界通常专指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的戏曲改革(改戏、改制、改人,简称“三改”)。戏曲艺术的变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变革的需要,是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具有历史延续性,它贯穿于整个戏曲发展史的过程.只是不同时代、不同的剧种,它的变革内容不同,变革的方式、方法各异。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传统戏曲进行的这场改革,是空前未有的第一次戏曲改革,其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戏曲革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时期的解放区。也曾经对戏曲进行过改革尝试,一些做法对这次“戏改”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 标签: 历史延续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戏曲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变革 福建
  • 简介:林藻,是福建莆田唐代第一位进士出身的名宦、文豪,他仅有的存世的法书《深慰帖》是福建最早的法帖。本文对《深慰帖》进行了研读,同时也将后人对林藻及此帖在书坛的地位、影响等的评价,以及此帖的版本、流播情况试作分析、研究。

  • 标签: 唐代 莆田 林藻 《深慰帖》
  • 简介:文章借助中国知网的学术文献采集平台,以'媒体''媒体+福建''新媒体''新媒体+福建'等不同组合方式,跟踪分析了上述词汇在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和全文等不同层次的文献产生情况,并对上述文献进行了成果发布时间、关键词共词频次、作者发文状况等多个角度的分析,认为福建新媒体领域的研究在研究力量、研究角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

  • 标签: 文献计量 新媒体 文献研究
  • 简介:明清时期福建繁荣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使外来戏曲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与流播,不仅促进了福建戏剧创作的繁荣,而且对福建地方戏曲生态的变化和戏剧理论的建构产生了积极影响。

  • 标签: 明清时期 福建 外来戏曲 传播
  • 简介:<正>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海外乡亲人数众多。为了满足海外乡亲的精神文化需要,福建戏曲从明清时期开始就不断出访海外。一从现存的记载来看,明万历年间已有福建戏班赴东南亚一带演出。明万历年间,姚旅在《露书》卷九《风篇中》记载了福建戏曲在琉球国的演出:"琉球国居常所演戏文,则闽子弟为

  • 标签: 福建戏 曲从 台湾歌仔 明万历 露书 传播史
  • 简介:<正>为什么要从《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谈起?因为这次会上有同志提到它,我从事古代音乐探讨又是从它入手的。我是从救亡歌咏运动滚进音乐圈子的。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专业修养实在贫乏,洋货固然没有,土货也是半瓶醋,真可谓两手空空。虽然也曾胡诌过一些歌曲,但那是出之于工作的需要和当时的生活感受,很难说是“音乐作品”。新中国建立

  • 标签: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代音乐 乐律 救亡歌咏 音乐作品 专业修养
  • 简介:为进一步抢救、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福建日前正式启动第一批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据了解,此次申报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包括,符合《福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和文化部的有关规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杰出的历史及文化价值、已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并采取了相应的具体措施等。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 名录 民族民间文化 申报工作 申报项目
  • 简介:明清时期,根据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路径及福建戏曲到达南洋地区的史料记载,对文献中现存的外国人在南洋关于福建戏曲记载的史料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这些史料管窥福建戏曲在南洋的传播和产生的影响。以外国人笔下的福建戏曲作为切入点,从外国人对福建戏曲的认知和体验的历史性过程中,探究福建戏曲在南洋传播的历史现状,并对部分史料中可以重新论证的论点,进行新的探究。

  • 标签: 明清时期 福建戏曲 南洋传播 历史探究
  • 简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动荡的海域政策与频繁的乡族械斗进一步巩固了福建聚族而居的习俗。在兴儒重教的风气下,理学与儒学的伦理价值、文化规范,渗透并融合到福建各地方社会、宗族组织之当,地处边陲的福建对于中原文化的正统性始终心生仰慕,戏曲艺术被冠以诲淫诲盗而受到普遍轻视。但对于贫乏而低层次的家族文化生活而言,演剧不仅在家族祭祀酬神、迎神赛会、禳灾驱邪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成为家族对外炫耀势力的一种手段,从而形成戏剧、家族文化生活及民间信仰相互结合的基本特征。

  • 标签: 福建 族规 戏曲
  • 简介:2016年9月25日,福建文化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晋京展演”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五会议室召开,众多领导、学者、艺术家相聚一堂,共同探讨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的相关理论问题,现将会议发言整理如下:

  • 标签: 地方戏 福建 展演 中国艺术研究院 纪要 文化厅
  • 简介: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西藏从封建农奴制社会飞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确立西藏人民国家主人的地位,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进入崭新历史阶段.过去的40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西藏建立的40年,是我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实践的40年,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和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实践并取得伟大胜利的40年.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西藏的图书出版事业也同其它行业一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标签: 西藏 图书出版业 区域自治制度 小康社会 民族团结
  • 简介:福建本土原创作品《花鼓春吟》是我省乃至我国少有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重奏作品,本文对其创作过程进行了梳理,并着重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的三重奏演奏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分析,亦以此管窥福建本土原作音乐作品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 标签: 《花鼓春吟》 本土原创 钢琴三重奏 李未明
  • 简介:2016年7月下旬,福建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在福州拉开帷幕。长达12天23场演出,来自福建各地19个剧种和两种木偶戏、39个剧团的128个折子戏渐次登上舞台,体现了福建戏曲文脉悠长、积淀深厚的特点,又一次为戏曲界的同行提供了一个思考戏曲传承发展路径的范例。

  • 标签: 传承发展 福建省 戏曲界 折子戏 展演 传统
  • 简介:由中共福建委宣传部、福建文化厅联合主办,福建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福建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于7月20日在福建福州市揭开序幕。此次活动为期12天,共演出23场(含开幕式),有19个剧种以及2种木偶戏、39个剧团、128个折子戏参与,集中展示福建传统戏曲艺术的特点特色。活动期间还举办了2场专题研讨会。展演所挑选出来的绝大部分是各剧种的传统折子戏,代表了该剧种戏曲特色、艺术特点,

  • 标签: 传统折子戏 展演活动 折子戏展演
  • 简介:<正>一莆仙戏《拜月亭》抄本与明代诸刊本《拜月亭》现存多种版本。有关汉卿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世德堂本《拜月亭记》,汲古阁本《幽闺记》,容与堂本《幽闺记》,《风月锦囊》选本《拜月亭》,《歌林拾翠》选出《幽闺记》,

  • 标签: 拜月亭 世德堂 关汉卿 蒋世隆 尧天乐 陀满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