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现藏北京故宫的《九峰霁》图轴是黄公望81岁的精彩作品(圈1)。画轴全高117厘米,崇山峻岭,群峰为白雪覆盖,层层堆栈,在纵长的立轴上以笔直陡峭的垂直线不断向上延展,引领视线达到仰望的极至。黄公望以墨色反白的画法,墨色为底,一次一次渲染,天空水壑,

  • 标签: 《九峰雪霁》 黄公望 北京故宫 墨色 立轴
  • 简介:雾凇,俗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这种自然现象,在我国许多地方如庐山、黄山等都可以出现,但由于吉林雾凇具有晶体厚度大、出现次数多、形成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 标签: 雾凇 吉林 中国 林场 自然现象 持续时间
  • 简介:2007年10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西客站广场地下车库及商业工程建设区域进行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明清时期的墓葬,其中两座明代墓葬(M15、M16)中出土了3套玉带,均采用减地透雕或浅浮雕的技法,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对这3套玉带做了简要介绍。

  • 标签: 北京 西客站南广场 明代墓葬 玉带
  • 简介:《史记》述秦史多次提及“秦记”,“秦记”是特指一部史著,还是泛指秦国的历史记注的总称,史学界有不同意见,但《史记》记载秦史时,大量使用“初”字句式表示事件初次发生或者制度的初创,所记秦史以外的部分在表示相同意义时,却很少用到这种句式,这为认识“秦记”的属性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通过对比发现,“秦记”并不是特指某种秦国国家史书,

  • 标签: 秦史 《史记》 不同意见 史学界 特指 秦国
  • 简介:有清一代,北京的宣地区是文人学士主要聚散之地,是全国文化交流的中心。这一时期出现在我国文化史上的许多著名学派或学术门类如“皖派”,“公羊学”,“西北地理”、“蒙古史”等等,都相继在这一地区形成。到晚清,北京的“市民社会”和“市民文化”又在这里诞生(如著名的“京剧”)。所以,不论作为世界文化名都的北京,还是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北京,其形成和发展,都与“宣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标签: 蒙古史 化名 公羊学 学士 晚清 文化史
  • 简介:2006年,内蒙古通辽市在国道304线改扩建工程配套专线施工时,在宝力皋吐村发现一处鲜卑墓地。200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同时期鲜卑墓葬34座。出土少量陶器。根据发掘情况分析,认为该墓地经过迁葬。

  • 标签: 通辽市 国道304线改扩建 鲜卑墓地 迁葬
  • 简介:麒麟单称麟,又作麈,古文字中作“蔽”,古代被视为四灵兽之一。麒麟身上有铠甲式的外表及圆泡钉式的纹斑“肉甲”而被称为“麈”(蔽)或“麟”,因有头顶部的一只角而被归于鹿属动物。但据头上独肉角、铠甲式外表、圆泡钉式“肉甲”与马蹄类圆蹄,其原型为印度犀牛。印度犀牛因为气候环境的变迁,不断移,中原少见,偶尔来至中原,便被认为是因圣王“仁德”而来,这便是麒麟被神化的原因。被称为麒麟的印度犀牛,其生活之地不断移。商代活动在黄河流域,春秋至秦汉活动在吴越、江汉流域一带,今则仅见于印度东北部和尼伯尔地区。

  • 标签: 麒麟 印度犀牛 四灵兽 气候环境变迁
  • 简介:一、客家先民迁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梅州有人类居住至今约有4000年。这在我国的开发史上,还是比较早期的开发地域之一,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至南齐(479—502年)时,梅县从当时的海阳分出部分地方置县(时称程乡县),

  • 标签: 客家先民 唐宋时期 梅州 南迁 瓷文化 地方经济发展
  • 简介:杜道坚(1237—1318)字处逸,号谷子,当涂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人,是宋元之际的著名道士。元初,曾劝伯颜攻城不杀,并入觐元世祖,言求贤养贤用贤之道,受到重视,命住持杭州宗阳宫。成宗时授杭州路道录,仁宗赐号隆道冲真崇正真人。其生平,我在《谷子研究》之一的《杜道坚考》中,有较详的介绍。其著作,最重要的是《文子缵义》十二卷。《文子缵义》后被收入'四库全书',虽属残本,仍被视为珍本,被不少丛书收录翻刻,如武英殿珍版、二十二子、二十五子汇函、子书二十二种、子书二十八种、子书四十八种、丛书集成初编、四部备要等,因此流

  • 标签: 道坚 子汇 文子 路道录 著名道士 四部备要
  • 简介:《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晓岚居住在哪里?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争论的一个问题。当然阅微草堂在虎坊桥东,今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即晋阳饭庄所在地,这是毫无疑问的,有牌匾等遗物为证。但纪晓岚也曾居住在虎坊桥西侧的湖广会馆原址,常被人轻易否定。如果研究《阅微草堂笔记》,可以发现纪晓岚本人已经谈到他曾居住在虎坊桥西面后来建为湖广会馆的地方。

  • 标签: 《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 牌匾 作者 居住地 否定
  • 简介:本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先后从我国敦煌劫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献。英国的这部分敦煌遗书现藏于伦敦联邦关系部图书馆。法国的部分则收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其中除有大量的汉文文献外,还有若干民族文字,如怯庐文(kharosthi)、回纥文

  • 标签: 敦煌学 古藏文 南语卷文 拼写方法 民族文字 民间文学
  • 简介:<正>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为中国传统的历史学科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它不仅赋予了历史学以全新敝料,同时也使史学研究获得了崭新的方法与手段。自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古籍中记载的商王朝历史是信史,而不是神话传说之后,许多学者清楚地认识到,用研究实物资料为手段来研究中国先秦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中国考古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服务于史学研究。于是,关于夏文化的研究,就成为中国考古学上近二、三十年间颇受重视的课题。

  • 标签: 二里头文化 江淮地区 近代考古学 夏文化 文化因素 二里头遗址
  • 简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接连遭遇失败,于是转而锐意进,谋求侵占南亚、东南亚地区。香港是其进战略的重要一环。这对在香港进行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和统一战线活动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的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周恩来时刻关注日本进战略动向,深入分析研究,制定应变措施,指示香港党组织未雨绸缪,早作准备。香港沦陷后,他成功指挥了一场秘密大营救,将这些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悉数撤离香港,安全转移至大后方。这次行动部署及时周密,各方联动,并取得重大胜利,其中周恩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领导作用。秘密大营救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粤港党组织的壮大及人民抗日武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周恩来 日本 南进战略 香港沦陷 秘密大营救
  • 简介:本文认为,有关日本北、进战略问题的讨论,存在着苏联史学与欧美史学的双重影响。自20年代起迄二战后期,日本虽有以战争手段打击苏联的构想出现,但并未正式确立对苏开战的国策方针,因而并不存在由中国抗战加以阻止的北进战略。为了切断中国交通线以及扩充资源补充国力与战力等多重需要,促使日本加速进,冒险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是中国战场的延长和扩大。日本实施进是其侵华战争陷入困境后的被动之举,而传统的认为中国抗战迟滞了日本进的说法并未能揭示这一实质。

  • 标签: 战略抉择 中国抗战 侵华战争 中国战场 战争手段 中立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