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今,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将于2030年左右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在社会养老护理需求上升的趋势下,“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出现利于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质量与水平,为社会医疗养老护理资源提供有效资源整合,本文以国内外”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历程、供给政策、发展模式、影响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后人口红利时代“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建议,满足社会日益凸显的医养护需求。

  • 标签: 医养护一体化 养老模式 社区服务
  • 简介:摘要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护理学科可从促进老年人社交参与、智慧化媒介使用及坦然优逝等为切入点,从社区护理、信息护理、安宁疗护等多个全新角度积极促进老年人获得感、主观幸福感,始终坚持以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以社会现实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以老年人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建设,从新视角全力助推党的健康中国战略实现。

  • 标签: 人民为中心 人口老龄化 健康中国战略 护理学科
  • 简介:摘要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护理学科可从促进老年人社交参与、智慧化媒介使用及坦然优逝等为切入点,从社区护理、信息护理、安宁疗护等多个全新角度积极促进老年人获得感、主观幸福感,始终坚持以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以社会现实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以老年人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建设,从新视角全力助推党的健康中国战略实现。

  • 标签: 人民为中心 人口老龄化 健康中国战略 护理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都市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及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市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44 508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本组献血者共计捐献112 836人次单采血小板;其年龄为18~60岁;男性献血者为31 260例,女性为13 248例。对本中心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献血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及血液检验结果,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其中,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单采血小板捐献次数、文化程度、职业;血液检验项目包括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不同人口学特征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于献血前与所有献血者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组44 508例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总不合格率为4.96%(2 206/44 508)。不同性别、年龄、单采血小板捐献次数、文化程度及职业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648、108.012、390.095、168.835、122.255,P<0.001、0.001、0.001、0.001、0.001)。②男性献血者的ALT检验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女性,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351/31 260)比0.17%(23/13 248),χ2=100.618,P<0.001]。不同年龄段献血者中,18~25岁献血者的ALT、HBV、HCV、HIV检验不合格率最高,36~45岁者献血者TP检验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率分别为1.01%(138/13 688)、1.85%(253/13 688)、1.63%(223/13 688)、0.64%(87/13 688)、1.79%(141/7 898),并且不同年龄段献血者的上述检验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7、51.130、51.591、32.236、41.021,P<0.001、0.001、0.001、0.001、0.001)。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HBV、HCV、TP、HIV不合格率分别为1.57%(537/34 264)、1.27%(435/34 264)、1.41%(484/34 264)、0.44%(151/34 264),均显著高于献血次数≥2次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742、26.792、56.858、13.501,P<0.001、0.001、0.001、0.001)。不同文化程度献血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献血者的ALT、HBV、HCV、TP检验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1.14%(112/9 792)、2.31%(226/9 792)、1.39%(137/9 792)、2.03%(199/ 9 792),并且不同文化程度献血者的上述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9、80.894、11.244、80.429,P<0.001、0.001、0.001、0.001)。不同职业献血者中,其他职业献血者的ALT检验不合格率最高,农民职业献血者的HBV、TP检验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率分别为1.19%(186/15 529)、2.01%(106/5 266)、2.15%(113/5 266),并且不同职业献血者的上述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489、36.368、92.329,P<0.001、0.001、0.001)。结论2015-2019年成都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男性、18~25岁、初次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及其他职业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血液检验不合格率较高。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在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宣传及招募过程中,应注意提高不同人群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并且加强对血液检验不合格高风险人群的献血前指导及献血时征询,从而提高无偿献血血液检验合格率。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检验不合格率 招募 无偿献血 人口学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0-2017年中国和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地区脑卒中疾病负担和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7)数据,采用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s)、早死损失寿命年(YLL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等指标,描述1990-2017年中国和不同SDI地区脑卒中疾病负担和主要危险因素等情况,分析脑卒中疾病负担和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7年,中国脑卒中YLD粗率、YLL粗率和DALY粗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变化率分别为126.5%、14.6%、24.4%。2017年中国脑卒中YLD粗率、YLL粗率和DALY粗率分别为502.6/10万、2 633.1/10万和3 135.7/10万,其中≥70岁组YLD粗率、YLL粗率、和DALY粗率最高,分别为2 617.2/10万、16 789.4/10万和19 406.6/10万。男性YLD粗率为475.5/10万,略低于女性(530.9/10万);DALY粗率和YLL粗率分别为3 657.1/10万和3 181.7/10万,高于女性(2 591.8/10万和2 060.9/10万)。与不同SDI地区相比,1990-2017年中国脑卒中标化YLD率、标化YLL率、标化DALY率均处于高水平,其中标化YLD率由1990年的286.2/10万上升至2017年的374.5/10万,变化率为30.9%;标化YLL率由1990年的3 215.6/10万下降至2017年的1 967.8/10万,变化率为-38.8%;标化DALY率由1990年的3 501.8/10万下降至2017年的2 342.3/10万,变化率为-33.1%。1990和2017年中国脑卒中前5位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钠摄入过多、水果摄入不足、谷类摄入不足和吸烟,高体重指数和饮酒顺位分别由1990年的第9位和第10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6位和第7位。结论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处于高水平,高血压为首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患病代价 人群监测 危险因素 社会人口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集束化口腔护理对鼻咽癌放疗病人口腔黏膜炎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以鼻咽癌放疗患者为对象,共50例,研究时间是2019年6月-2020年12月,其中25例实施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25例实施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集束化口腔护理,视为研究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口腔黏膜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程序化疼痛护理 集束化口腔护理 鼻咽癌 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