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胫骨平台骨折行普通解剖钢板和锁定钢板的临床疗效。 方法:于 201 7 年 1 月 --201 8 年 12 月 ,选取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60 例,根据其 就诊单双号 分组 , 单号 30 例为控制组,双号 30 例为试验组 。 采用普通解剖钢板治疗控制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试验组。比较两个组别恢复情况、 HSS 优良率、并发症率。 结果:两个组别负重、住院及骨折愈合等时间 、 HSS 优良率、并发症率等对比发现试验组均优于控制组( P<0.05 ),有统计价值。 结论:胫骨平台骨折行锁定钢板的疗效更为显著,即可降低并发症率,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普通解剖钢板 锁定钢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时代TKI联合化疗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分子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初诊Ph+ALL患儿,选取自诱导化疗初期开始连续应用TKI联合化疗,后期未续贯移植治疗的30例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和分子生物特征及生存预后。结果30例患儿中男19例,女11例;中位年龄8岁(2~16岁);完全缓解(CR)率为100.0%,其中1个疗程CR率为96.7%(29/30例);30例患儿治疗前BCR/ABL mRNA均值为73.2%(0.12%~160.60%),BCR/ABL mRNA水平随化疗疗程的增多而显著下降,并于化疗6个月达平台期(Z=-1.922,P>0.05);30例患儿中复发9例,中位复发时间7个月(3.7~58.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5)、诱导化疗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P<0.01)和化疗3个月时MRD水平(P<0.01)对复发的影响差异有统计意义;30例患儿的总体中位随访时间为42.6个月(6.4~96.5个月),3年总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78.6±7.8)%和(72.4±8.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白细胞计数≥34.0×109/L(OR=11.955,95%CI:1.075~132.899,P<0.05)及化疗3个月MRD水平未达到主要分子反应(MMR)(OR=8.563,95%CI:1.254~58.478,P<0.05)是影响3年E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初诊白细胞计数≥34.0×109/L(OR=14.327,95%CI:1.843~243.592,P<0.05)也是影响患儿3年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KI可显著加深儿童Ph+ALL分子反应的深度。TKI时代,初诊白细胞计数≥34.0×109/L及化疗3个月MRD水平未达到MMR是影响儿童Ph+ALL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费城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分子学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分子标志物ER、PR、HER-2、Ki67、p53的表达差异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转型。方法本研究为双向队列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首次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入组患者采用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检测其复发、转移灶中ER、PR、HER-2、Ki67、p53的表达,并回顾患者初次诊断时原发灶中各指标表达情况,采用配对χ2检验对复发、转移灶和原发灶的ER、PR、HER-2、Ki67、p53表达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03例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原发灶中ER、PR、HER-2及p53阳性率分别为63.1%(65/103)、55.3%(57/103)、31.1%(32/103)和68.9%(71/103),Ki67高表达(>14%)占68.9%(71/103);复发、转移灶中ER、PR、HER-2及p53阳性率分别为56.3%(58/103)、42.7%(44/103)、30.1%(31/103)和77.7%(80/103),Ki67高表达占68.9%(71/103)。103例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ER、PR、HER-2、Ki67及p53表达不一致率分别为8.7%(9/103)、16.5%(17/103)、6.8%(7/103)、29.1%(30/103)及14.6%(15/103)。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的HER-2及Ki67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1.000、1.000),但是,ER、PR及p53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39、0.002、0.035)。103例患者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分别占8.7%(9/103)和10.7%(11/103)、54.3%(56/103)和53.4%(55/103)、18.4%(19/103)和14.6%(15/103)、18.4%(19/103)和21.4%(22/103)。复发、转移后luminal A型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例上升,其余分子亚型比例均下降。乳腺原发肿瘤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病情进展后复发、转移灶发生转型的比例分别占6/9、30.4%(17/56)、7/19、3/19。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后ER、PR、HER-2、Ki67、p53表达常发生变化,且分子亚型转变较为常见,可通过了解复发、转移灶的分子表达情况和分子亚型,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复发,局部 肿瘤转移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仍然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D2根治术为代表的外科手术对规范胃癌的外科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随着胃癌外科领域的膜解剖理念的不断发展,对胃癌的手术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胃癌患者,是否能够完成膜解剖胃癌根治术是当下值得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认为,如果新辅助治疗使系膜边癌推向系膜内,理论上膜解剖手术联合新辅助治疗是有利于提高进展期胃癌疗效的。但膜解剖在新辅助治疗患者中存在两个重要问题:(1)新辅助治疗胃癌患者术中胃周组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干扰到层次的解剖,由于患者凝血功能的破坏造成出血明显,很难达到"微出血"或者"无血",因此,对于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患者是否能够实施膜解剖的胃癌根治术,尚存争议;(2)对于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是否需要行膜解剖手术,临床中是通过强化新辅助治疗来获得最大的病理缓解率,还是以膜解剖手术获取患者的生存获益,尚存争议。开展膜解剖手术在新辅助治疗患者中应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是解决众多临床困惑的唯一途径。

  • 标签: 胃肿瘤 膜解剖 新辅助化疗 D2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直肠骶骨筋膜形态及走行,对于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保证直肠系膜完整性及保护自主神经盆丛至关重要,但目前尚缺乏对直肠骶骨筋膜的全面完整描述。本文通过高清腹腔镜或机器人TME中的临床观察和尸体标本解剖,对直肠骶骨筋膜形态及走行进行观察总结,并讨论该区域的最佳游离路径。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的12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录像,及同期科室数码数据库的20例TME术后直肠标本的高清照片,同时纳入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的28例人体尸体标本,观察直肠骶骨筋膜形态和移行情况。结果(1)总结手术录像提示,127例患者均可观察到直肠骶骨筋膜从后方呈水平弧形附着于直肠固有筋膜,形成融合筋膜。融合区域无法直接分离,如不离断,则容易破坏直肠固有筋膜。离断后,沿着直肠后方直肠骶骨筋膜附着缘向右侧观察,见该水平以下右侧间隙下半部仍为融合筋膜,该融合筋膜在侧方上半部重新分开为直肠固有筋膜与腹下神经前筋膜,该分开处的腹下神经前筋膜为侧方间隙分离时的刚性障碍。沿着其分开处逐步切断该筋膜,可见由右骶(S)2~S4发出的盆丛被灰白色腹下神经前筋膜覆盖,观察到该筋膜与Denonvilliers筋膜前间隙已被切断的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相延续;而内侧的直肠固有筋膜仍完整。右侧直肠骶骨筋膜附着缘从后上向前下斜行走行。左侧直肠骶骨筋膜形态与右侧对称。(2)观察28例半骨盆尸体标本发现,于S4椎体下缘水平,腹下神经前筋膜向前与直肠固有筋膜融合成直肠骶骨筋膜。向直肠右侧间隙进行分离,逐步切断直肠骶骨筋膜的右侧附着缘,见直肠骶骨筋膜附着缘从后上走行至前下,呈斜行走向。附着缘向头侧移行为腹下神经前筋膜,向前移行为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盆丛在前侧方发出多支细小直肠支,呈束状穿过腹下神经前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的相互移行区,支配直肠。(3)对20例TME标本进行观察,见后方直肠骶骨筋膜附着缘围绕着直肠系膜呈弧形,两侧附着缘呈斜行。后方和两侧附着缘后下方的直肠系膜被直肠骶骨筋膜包绕,附着缘水平的前上方直肠系膜被直肠固有筋膜包绕。结论结合直肠骶骨筋膜形态特点,术中应于S4椎体水平在直肠后方弧形切断直肠骶骨筋膜,从直肠后间隙进入肛提肌上间隙;进行两侧间隙分离前应先行直肠前方间隙的分离,倒"U"型切断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沿着Denonvilliers筋膜后间隙从上向下分离侧前方间隙,最后切断直肠骶骨筋膜的两侧附着缘,方可保证直肠侧方筋膜的完整,且并不损伤盆丛分支与神经血管束。

  • 标签: 直肠骶骨筋膜 直肠固有筋膜 解剖学 活体解剖 尸体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定位颈部解剖结构预测患者困难喉镜显露的准确性。方法拟于全身麻醉下经口气管插管行择期手术患者91例,BMI 18.2~25.7 kg/m2,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头颈活动度>90°,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定位声带相对应的颈椎横突位置(Tx),测量声带前联合到其相对应颈椎横突两前结节连线水平的距离(DVA)、颏舌骨肌长度和皮肤到声带前联合的距离(DSV)。使用喉镜显露声门,然后行气管插管术。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将患者分为2组:非困难喉镜显露组(N组)和困难喉镜显露组(L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x、DVA、颏舌骨肌长度和DSV预测困难喉镜显露的准确性。结果Tx、DVA、颏舌骨肌长度及DSV预测困难喉镜显露的AUC分别为0.748、0.851、0.839和0.845,灵敏度分别为70.83%、75.00%、79.17%和87.50%,特异度分别为89.55%、89.55%、86.57%和83.58%,截断值分别为T4、4.43 cm、3.81 cm和0.72 cm。Tx、DVA、颏舌骨肌长度及DSV预测困难喉镜显露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Tx、DVA、颏舌骨肌长度和DSV均可准确预测患者困难喉镜显露。

  • 标签: 超声检查 解剖学,局部 喉镜检查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成为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已近30年,然而因TME术中神经损伤导致的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至今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基于膜解剖的理念,我们对直肠前方的重要膜解剖结构——邓氏筋膜进行了细致而系统的研究,从解剖、生理、组织、手术实践等多方面,验证了保留邓氏筋膜对TME术中神经保护及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预防的重要作用;并通过邓氏筋膜术中标记线及手术入路的解剖研究,明确了保留邓氏筋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iTME)的可操作性。据此,我们开展了一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期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TME相比,iTME在不影响短期肿瘤根治效果的前提下,能更好地降低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我们相信,基于膜解剖的iTME随机对照试验最终研究成果,将为直肠癌手术理念的更新提供夯实的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膜解剖 邓氏筋膜,保留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肠神经的应用解剖及其在相关手术入路中的损伤风险。方法以"腓肠神经""解剖""手术入路"和"sural nerve""anatomy""surgical approaches"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SinoMed、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19年7月间有关腓肠神经临床应用解剖的文献,检索到文献999篇,剔除内容不符合、无法获取原文、重复性研究或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最终纳入34篇。总结腓肠神经应用解剖研究成果,重点阐述踝关节骨折的后外侧入路和跟骨骨折的L型入路、跗骨窦入路,以及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入路等4种手术入路与腓肠神经的解剖关系。结果研究显示,腓肠神经在解剖上变异类型众多,其走行区域与踝关节骨折的后外侧入路、跟骨骨折的L型入路和跗骨窦入路、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入路4种手术入路的关系十分密切。结论术前正确掌握腓肠神经的解剖特点,对足踝骨折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减少手术中腓肠神经损伤风险至关重要。

  • 标签: 腓肠神经 解剖 周围神经损伤 踝关节骨折 跟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Tau蛋白的异常累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及非AD类Tau蛋白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并且与神经变性和认知障碍密切相关。近年来,第一代特异性Tau蛋白PET分子探针已经被研发,并进行了临床试验。因第一代PET分子探针中常出现脱靶结合,促进了具有更高结合力和选择性的第二代特异性Tau蛋白PET分子探针的研发。笔者综述了Tau蛋白PET显像作为AD病理学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和Tau蛋白分子探针的最新进展。

  • 标签: Tau蛋白质类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分子探针
  • 简介:摘要形态以及经典的免疫组化仍是骨来源肿瘤诊断的基石,但以二代测序为基础的分子病理学的蓬勃发展已改进了目前的诊断技术。同时,分子病理学也进一步为骨来源肿瘤的治疗策略提供线索,用于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基于分子异常的新病种的文献报道不断涌现,让肿瘤的分类从形态分子生物转换。目前,骨肿瘤可以简单分为简单核型和复杂核型两类,前者包括了特殊异位、基因点突变、特殊基因扩增等,而后者往往缺乏特定的变异。本文基于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第5版)新的骨肿瘤分类,对骨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更新进行归类和总结。新的基因型的发现有助于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甚至可以为后续的内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其中以巨细胞来源的骨的肿瘤的H3F3A p.G34W、软骨母细胞瘤的H3F3B p.K36M、软骨肉瘤的IDH1/2突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USP6重排等成为近年来骨肿瘤分子病理学革新的标志。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目的 :通过对我院 2017 -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调查分析,探讨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情 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应用参考。 方法 :使用我院 2017 年至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情况资料,充分利用药物使用频率 (DDD) 和有限的每日费用 (DDC) 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 2017 至 2019 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抗肿瘤药物使用总金额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总金额都在不断增长。 2017- 2019 年用药频度 (DDDs) 索拉菲尼因排在最前面。 由数据显示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以及伊马替尼 2018 - 2019 年排在前三。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显示我院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在呈逐年增加,其中口服靶向药物应用较为普遍。

  • 标签: 肿瘤 分子 靶向 用药
  • 简介:【摘要】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 CBL),即通过教师搜索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指导应用、解决问题。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药学分子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药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肺是冲击波作用于机体最为敏感的靶器官之一。因其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肺爆震伤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促炎与抗炎、氧化与抗氧化、促进凋亡与抑制凋亡等处于动态平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导致肺爆震伤,这些动态平衡被打破,引起机体生理、生化、病理等发生改变,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关于肺爆震伤的研究主要涉及毁伤模型、发病机制、病理学变化、干预治疗等方面,已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笔者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凋亡等方面对肺爆震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肺爆震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寻求新的靶点。

  • 标签: 爆震伤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分子生物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磁共振的DWI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2 (48.5±4.7 )岁;其中肿块型49例,非肿块型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简称Ki-67)的表达,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不同生物标记物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ADC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ADC与生物标志物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结果肿块型乳腺癌的ADC低于非肿块型[(0.95±0.13)×103 mm2/s vs. (1.03±0.12)×103 mm2/s] ,差异有统计意义(t=2.193 ,P=0.023 )。19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ER(-)、PR(-)、Ki-67>14%者的ADC低于ER(+)、PR(+)、Ki-67≤14%者(t =2.742、2.054、2.323,均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2.515、2.336、2.721,均P<0.05)。49例肿块型乳腺癌中ER(-)、Ki-67>14%者的ADC低于ER(+)、Ki-67≤14%者(t=3.291、2.183,均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2.493、2.453、2.512,均P<0.05 )。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ADC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r=0.394、0.360、-0.407,均P<0.05 );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ADC与E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r=0.371、-0.397,均P<0.05 )。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DC高于肿块型乳腺癌,肿瘤ADC与分子生物表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护理。 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94例采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予以分组,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差异( P<0.05)。研究组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获得明显改善( P<0.05)。 结论 对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改善足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采纳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 ] 跟骨骨折;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护理; 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ed by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al locking plate. Methods from June 2018 to January 2020, 94 cases of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al locking plat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7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nursing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study group. 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knowledg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us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calcaneus fra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mprove the foot joint function, reduce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and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重建分析右上肺叶肺段解剖模式,统计罕见变异类型。方法对我中心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101例拟行肺段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肺部结构三维重建,并将重建模型用于右上肺叶解剖结构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右上叶支气管以三分支型最常见(77/101),其次可见二分支型(16/101)和四分支型(7/101);右上叶肺动脉以二分支(70/101)最常见,其次可见单分支(19/101)和三分支(11/101),罕见情况下可见四分支型(1/101);右上叶肺静脉以二分支(63/101)最常见,其次为三分支(32/101)和单分支(6/101)。此外共统计到12种罕见变异:其中支气管出现2种变异,合计2例;肺动脉出现4种变异,累计13例;肺静脉出现6种变异,累计10例。结论肺部解剖结构复杂,变异众多,术者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手术区域的肺段解剖结构,本研究对于开展右上叶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肺段解剖 三维重建 肺小结节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护理。 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94例采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予以分组,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差异( P<0.05)。研究组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获得明显改善( P<0.05)。 结论 对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改善足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采纳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 ] 跟骨骨折;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护理; 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ed by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al locking plate. Methods from June 2018 to January 2020, 94 cases of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al locking plat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7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nursing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study group. 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knowledg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us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calcaneus fra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mprove the foot joint function, reduce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and promotio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