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曲麻莱气象站1982~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曲麻莱地区牧草观测资料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等,分析了曲麻莱地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并对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3年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平均每10a上升0.69℃,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多24.01mm;(2)1982年以来曲麻莱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趋好,草层高度、牧草覆盖度和生物量平均每10a分别增加3.44cm、23.34%、467.23kg/hm^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平均每10a增加18.85。(3)净初级生产力NPP值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较好,但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关性较差;(4)当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0%、30%和50%时,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分别增加8.96%、26.87%和44.79%。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映在高度、产量和综合指标NPP等要素上,近35a年来,曲麻莱地区的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基本不变,气候条件有利于NPP值的增加,草地生态状况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 标签: 曲麻莱 三江源 植被 NPP 变化 气候效应
  • 简介:以园林中常见的12种观赏竹种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竹种在不同月份的净光合速率、固碳释氧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各竹种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不同,月变化趋势为7月〉8月〉6月〉5月〉4月;净光合速率值最大的是阔叶箬竹,最小的是唐竹。同一竹种不同月份的固碳释氧量存在显著差异,12种观赏竹不同月份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的变化趋势均为7月〉8月〉6月〉5月〉4月;同一月份不同观赏竹的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效应均差异显著,阔叶箬竹的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最高,唐竹最低;青丝黄竹的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量最高,黄槽竹最低。聚类分析将12个竹种的固碳释氧能力分为3类,可为竹类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观赏竹 净光合速率 固碳 释氧
  • 简介:在上海地区的夏季典型高温日,通过垂直实测空气温湿度的实验方法,对悬铃木行道树进行垂直方向的有遮荫与无遮荫对比实测,以了解植物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对垂直方向的空气温湿度分层影响机制,实验发现:无遮荫垂直方向的温湿度日变化受太阳辐射与空气流动影响,没有与高度相关的明显变化规律,悬铃木行道树垂直温湿度日变化受树冠层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影响,从下垫面到树冠表面的各高度分层中,日最高温度位于树冠表面,且使垂直方向上的温差加大,树冠表面和林荫下人活动层的垂直温差最高达到10℃,同时因为蒸腾作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降温使与树冠表面同高度水平方向的无遮荫测点温差达到5,1℃,研究结果为研究植物改善室外小气候舒适性在垂直分层高度的空间作用规律提供参考。

  • 标签: 垂直降温 悬铃木 行道树 小气候 风景园林
  • 简介:实际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生物可以吸收重金属离子,这种生物成本低、方便取材。因此,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可以对这些生物进行合理应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改善水体环境,降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文针对鼠尾藻对水体中重金属进行吸收进行分析,分别对pH、温度、投入量和浓度对4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情况进行了研究,希望文中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 标签: 鼠尾藻 重金属 生物吸附 环境污染
  • 简介:文章以南京滨江公园为例,研究了5种不同结构植物群落的温湿度调节效应,并初步分析了绿量与降温增湿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具有季节性差异,春季和秋季乔灌草结构的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益最为显著,而夏季乔草结构的群落降温效益最明显,乔木群落的增湿效益最好;绿量与降温增湿强度均为正相关关系,春季和夏季绿量与降温强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绿量主要影响降温强度,对增湿强度的影响较小。

  • 标签: 植物群落 温湿度调节 群落结构 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