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在不断加强采伐更新和林政管理的进程中,估测采伐量,特别是盗伐、滥伐、误伐量的要求日益增长。然而,作为计测对象的立木已从林地消失,唯有伐桩可见。因此,利用根估测立木材积,即编制根立木材积表的工作提到日程。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经省森工总局主管领导同意,全省森工企业伐区调查设计工作会议商定,从整个林区收集数据,编制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根立木材积表。编表工作由省森工总局森林资源调查管理局主持完成。总局所属伊春、牡丹江、松花江、合江林业管理局和带岭林业局按照(87)黑森资字9号文的要求,组织林业局收集外业数据。

  • 标签: 国有林区 立木材积表 森工企业 林政管理 根径 采伐量
  • 简介:以红石林业局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长白山林区阔叶林高产大木收获量和净收益优化模型,其中包括矩阵生长子模型,采伐成本和林木价格子模型.通过大量的省级固定样地资料,对林分生长转移概率模型和进界生长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对模型进行了比较和修正.林分结构优化模拟时综合考虑了林木最大保留直径(LDT),相邻级立木株数之比(q),林分保留断面积(RBA)和择伐采伐周期4个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高产大木的林分结构参数为:q=1.2、LDT=46cm、RBA≥26m^2,采伐周期(C)为10-20年.

  • 标签: 大径木 林分结构 优化 阔叶林 模型
  • 简介:2007年6月13日-15日,全国速生丰产林大材培育项目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和30个项目实施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林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连志到会并讲话,山西省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阎根生出席会议并致辞。

  • 标签: 速生丰产林 大径材培育 太原 国家林业局 项目实施 副主任
  • 简介:本研究通过逐日测量7-24日龄鳜Sinipercachuatsi仔、稚鱼的全长和体高,及100尾24日龄鳜稚鱼的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及体质量,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分析研究这5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8d的养殖,鳜稚鱼全长增长189.55%,体高增长152.23%;全长、体高与日龄的回归关系分别为TL=0.019D-2+0.181D+4.674,BH=-3.227E-5D-3+0.005D-2+0.077D+1.36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仅全长对体质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其相关系数P_1=0.965,是影响鳜稚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 标签: 鳜仔稚鱼 生长 体质量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 简介:根据林业生产中立木材积、原木材积及出材率的计算方法,在杉木人工林树干形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树干削度方程和树干断面去皮最短方程,模拟实际造材,进而编制杉木人工林二元出材率表,经检验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可在林业生产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杉木 削度方程 最短径 出材率
  • 简介: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东部地区(东经44o4′-47o26N′,北纬26o33′-131o41′,海拔400-1000m),对不同封育时间、不同坡向的蒙古栎林中的主要乔木树种级结构进行分析。在阳坡,针对封育5年16年和24年蒙古栎种群,分别选择6个重复样地。在阴坡,也同样分别选择6块样地。每块样地的面积为20m×20m。在每块样地中,测量各树的胸高直径,树高和冠幅直径。结果表明:在封育5年样地内,蒙古栎、糠椴和黄榆种群的数量均随着级的增加而单调下降,表明均为增长型种群;在封育16年以后,由于林内乔木层的盖度较大,糠椴和黄榆种群均呈不同程度的衰退,已经成为蒙古栎种群的伴生种群;封育24年样地中,蒙古栎种群明显成为优势树种。在阳坡随封育时间延长乔木层盖度增长较快,而阴坡乔木层盖度增长较慢;糠椴和黄榆种群随封育时间延长逐步衰退的现象在阳坡比阴坡表现明显。

  • 标签: 封山育林 小兴安岭东部地区 蒙古栎林 乔木种群 径级结构
  • 简介:拜耳收购孟山都,是在全球行业演进大背景下,内因与外因叠加作用下,世界种业格局发生的一次巨变,堪称巨头之间“硬实力的重组、领域的聚合、黑科技的革命、大平台的再造”,奠定了未来一个时代全球种业态势,反映了产业演进的内在逻辑,对我国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型升级既形成了战略紧迫感,又提供了更新的经验和更高的标杆。

  • 标签: 孟山都 大平台 重组 硬实 收购 拜耳
  • 简介:结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法是本文着重提出的。弹性支承连续梁修正法是考虑了桥结构的抗扭刚度,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作者推导出修正系数公式。

  • 标签: 弹性支承 桥跨结构 抗扭刚度
  • 简介:植物叶片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在生物化学和大气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涉及数量不同多种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信号传导方法。然而,一些挥发性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对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在植物生理学和化学生态学中的作用,更好的预测这些排放量将如何改变空气质量,必须要了解这些不同的化合物之间的潜在的联系。过去,对不同植物的生物挥发量进行直接比较是很困难的,因为调查和测量往往集中于一类数量有限的化合物中,并且在对不同功能组别的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的分析技术也较为缺乏。此外,相关性强的树种通常会挥发出相类似的化合物,这是使植物本身和与其他植物发出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难以辨明的原因。我们已经确定了利用竹子作为新的系统来研究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因为它们能够挥发出各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并且能够排放一种性质稳定(well—conserved)的化合物——异戊二烯。不同的竹类所排放的化合物差异较大。我们使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xGCTOF—MS)对12类竹和一些草类挥发的在75~196之间的化合物进行辨认,对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进行分析比较后,分配给每类化合物,其功能组别的基础上复合类排放模式。根据复合类化合物的组成,使用非量测多维尺度分析绘制了竹类植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在全部能够排放化合物的竹的种类中,能与不能排放异戊二烯的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这些被观测的竹类的异戊二烯排放量和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模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总体而言,这些竹类中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

  • 标签: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竹子 异戊二烯 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