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建设理想社会,儒家一直集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哪种社会秩序是更为合理的?它合理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并维持这种社会秩序?同时,与此问题相关的是,怎么去定义人的欲望,怎么去解决秩序与欲望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关于这些问题,朱熹用"天理之节文"定义了"礼",认为在"公"的价值观视角上,"礼"是具体而现实的表现"天理之节文"的秩序体系。他把公和理同天理结合起来,在为这些概念提供存在论背景的同时,又赋予了其不可违背的绝对的道德权威。恰恰与之相反,朱熹又把人欲望中与公对立的私、与礼对立的欲,定义为私欲,认为"私"及"私欲"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的秩序,强调为了保存天理一定要克服"私"及"私欲"。朱熹认为,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作为礼的主要构成内容,它们依据于天理,是社会秩序的重要规范;"私"与"公"、"人欲"与"礼"的关系以及天理的特点,不是以社会秩序的重组为中心,而是通过"礼"所表现的社会秩序,寻求构建社会秩序的正确方向。

  • 标签: 天理 人欲 天理之节文 私与公
  • 简介:5月23日在四川宜宾学院召开,由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唐君毅研究所联合举办,主题为“现代新儒家与中国哲学主体意识”。与会学者围绕文化主体意识、哲学主体意识、中国人自我主体性等进行了广泛思想交流。另外,论坛还对简体新版《唐君毅全集》的出版及纪录片《唐君毅》拍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商读。

  • 标签: 文化主体意识 中国哲学 论坛 儒学 现代新儒家 唐君毅
  • 简介:“极微”观念在印度古代哲学中有重要影响。印度历史上流行的多数哲学派别都对其给予关注。胜论派、正理派以及佛教新有部等认为极微是构成世间事物的最小物质单位,是实在的;吠檀多派和数论派认为极微不实在;大乘佛教中的瑜伽行派则部分承认极微的作用,但认为极微在本质上是一种“假立”。各派对极微的看法与其理论体系的基本职向直接相关。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极微论对于认识印度哲学的特色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极微 要素 胜论派 吠檀多派 佛教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构主义从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移植到对技术的哲学研究,一种新的技术哲学——技术的社会塑形理论——不断发展壮大。通过采用社会学研究纲领对传统技术哲学进行批判,技术的社会塑形论从经验维度实现了理论重建,同时也推动了技术哲学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经验转向。

  • 标签: 技术哲学 社会建构 技术系统 经验转向
  • 简介:10月16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梁言顺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李晓兵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来自在京部分高校、报刊杂志、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共7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对哲学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研讨。梁言顺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哲学研究既要找准前沿,也要立足实际;既要注重学习借鉴,也要善于甄别取舍。

  • 标签: 哲学学科 高层论坛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研究 教研部 主办单位
  • 简介:儒家生态哲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生”“时”“道”构成的范畴体系。“气”是构成宇宙万物也包括人的最基本的元素或质料。“通”是气在不同物质实体之间、人与物质实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流通、循环,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是阴阳二气的运行能够产生生命的状态和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然状态。“生生”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生长,是对宇宙万物的存在状态、机能和发展趋势的说明,是一种包含死亡在内的辩证统一性。“时”是宇宙运行,万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节奏、节律和阶段性,天道和人道的结合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表现在对“时”的把握。“道”是对宇宙起源及运动规律的总体概括,它综合地含有宇宙的整体性、有机性、有序性、联系性、舍目的性等。有序和谐、生生不息的道是自然界的事实,也是自然界成员应该遵守的规则和价值。“气”“通”“和”“生”“时”“道”是人在与自然互动中形成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其中包含着自然对于人的行为的制约,这是其生态意义所在。

  • 标签: 儒家生态哲学
  • 简介:“人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处于中心地位的无非是两个问题,即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问题。人的本质回答的是人是什么的问题,人的价值主要回答人生的意义,这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古代阿拉伯哲学并没有自觉地、系统地把人的问题区分为这两个方面,但阿拉伯哲学家只要论述人的问题,仍然是围绕着这两个中心问题展开的。

  • 标签: 阿拉伯哲学 “人论”思想 人文精神 伊斯兰教
  • 简介: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但是,自信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及其国情的洞察,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建立在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高度来认识、把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自信” 哲学基础
  • 简介: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标签: 胡锦涛同志 “不折腾” 哲学解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现代化国家 2008年
  • 简介:全球化过程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迄今为止的全球化过程是资本主义利用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己发展的过程,此过程的社会实质在于资本主义全球化--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伦理全球化.然而,诸如反全球化浪潮之类的国际现象和国际事件表明,原来作为全球化之推动力量的资本主义,如今正在走向其反面,愈来愈成为全球化的阻碍力量了;而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更其表明资本主义再也不能按其固有的方式存在和发展了.因此,客观上要求变革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伦理--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理性、人文理性和科学理性.适应解决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需要,一种新伦理--生态伦理正在形成之中,它有望最终演变为取代传统资本主义伦理的全球伦理.

  • 标签: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伦理全球化 全球伦理 生态伦理
  • 简介:一、现实的定义现实的定义:顾名思义,现,就是现在;实,就是真实。说现在,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虽然它和过去未来也有联系,但我们说的是现在。实,是真实。也就是说这一个境界不是幻想的,不是臆断的,不是空洞的,这就是现实。哲学上讲现实,科学上也讲现实,但是佛教所讲的现实,既有理论,也有教义,也有实证。

  • 标签: 佛教哲学 定义 真实 教义
  • 简介:5月22~25日在捷克召开,由捷克科学院主办。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瑞典、丹麦、南非等国家的100余名学者参加大会,共同探讨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困境。与会学者就当前各国社会运动的发展、全球化发展中的不公正、民主的衰落、“批判”意义的变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内容涉及革命和转型、批判和批判理论的多样性、替代性经济、法律的界限以及审美、文化和规范性等主题。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 社会批判理论 全球化发展 社会运动 科学院 意大利
  • 简介:1.统一收稿人。收稿人负责覆盖稿件作者姓名,并将覆盖了作者姓名的稿件打印交给编辑部。2。由编辑部根据稿件内容聘请国内外该问题研究著名专家对匿名稿件进行评审,并将通过审阅的稿件匿名提交编辑部。

  • 标签: 评审制度 匿名 现代哲学 稿件内容 双向 作者姓名
  • 简介:俞宣孟(以下简称“俞”):你是国际上少数几位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并且也取得相当成就的学者之一,我们交流一下各自研究的体会,机会难得。听说前几天你到社科院哲学所去讲学。你谈的题目是什么?我们能不能从这里谈起?

  • 标签: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对话 哲学所 社科院 讲学
  • 简介:毛泽东反面教育思想是以由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逻辑学、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革命人道主义的价值观所构成的完整的理性结构为哲学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逻辑学是毛泽东哲学的基础部分,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其重点内容,革命人道主义价值观则是其灵魂和统帅部分,三者共同构造了具有系统整体性的毛泽东哲学。此三者分别为解答反面教育是什么、怎样实现、为了什么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工具,这些解答共同构成了反面教育何以可能这一总问题的解答。因此,尽管存在某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不足,但从总体上说,毛泽东反面教育思想不是一种意见而是一种具有完整理性结构的真理,是一种具有深刻哲学智慧和巨大政治勇气的真理。

  • 标签: 毛泽东 反面教育 唯物辩证法 实践唯物主义 革命人道主义
  • 简介:哲学具有三种基本形态,除了论坛哲学、讲坛哲学之外,还有实践哲学,亦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所奉行的哲学(“伦常日用之道”)。哲学研究也好,哲学教育也罢,都需要通过实践哲学产生效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作用。就此而言,哲学本身确具有教育(“教化”)功能(“无用大用之用”)。只不过哲学教育是相对于哲学研究而言的,讲坛哲学是相对于论坛哲学而言的。

  • 标签: 哲学教育 历史 现状 论坛哲学 讲坛哲学 实践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