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出处 《中华现代教育》 2009年43期
关键词 以教代学 教为学服务 顺学而导 学案 个别差异 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更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已成我们教师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走出英语教学以教代学的误区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继承以往的好经验 好做法,要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走出英语教学以教代学的误区。 1 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 2 知名语言学家米切尔· 韦斯特指出&ldquo 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们试图以教代学,结果什么也学不到。教师授之不少,而学生得之甚微&rdquo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讲解要有的放矢,要少而精,变多讲少练为少讲多练 想办法生动形象地介绍新的语言点,使学生学有兴趣,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在点拨重点 难点处,要讲在点子上并且有启发性。经常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利用实物 挂图 表情 手势动作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等创造情景,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大量的言语活动,归纳总结出一套所学语言的规则 原理,从而牢固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形成习惯,做到&ldquo 教为学服务&rdquo &ldquo 顺学而导&rdquo 3 处理好英语教学与应考的关系。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总认为学生中考 高考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教师水平高低和学校教学质量优劣,导致教师应付考试是首要的观念,因而出现顺考试考而教的理念。如采用传统的分段教学和语法翻译法 以考试为目的,教师为备考而教,学生为应考而学,最后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不全面,基本知识不扎实。 在重视教案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案 &ldquo 学案&rdquo 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重视教师组织 诱导 点拨 示范的过程,更注重学
出版日期 2009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相关关键词

以教代学 教为学服务 顺学而导 学案 个别差异 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更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已成我们教师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走出英语教学以教代学的误区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继承以往的好经验 好做法,要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走出英语教学以教代学的误区。 1 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 2 知名语言学家米切尔· 韦斯特指出&ldquo 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们试图以教代学,结果什么也学不到。教师授之不少,而学生得之甚微&rdquo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讲解要有的放矢,要少而精,变多讲少练为少讲多练 想办法生动形象地介绍新的语言点,使学生学有兴趣,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在点拨重点 难点处,要讲在点子上并且有启发性。经常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利用实物 挂图 表情 手势动作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等创造情景,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大量的言语活动,归纳总结出一套所学语言的规则 原理,从而牢固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形成习惯,做到&ldquo 教为学服务&rdquo &ldquo 顺学而导&rdquo 3 处理好英语教学与应考的关系。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总认为学生中考 高考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教师水平高低和学校教学质量优劣,导致教师应付考试是首要的观念,因而出现顺考试考而教的理念。如采用传统的分段教学和语法翻译法 以考试为目的,教师为备考而教,学生为应考而学,最后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不全面,基本知识不扎实。 在重视教案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案 &ldquo 学案&rdquo 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重视教师组织 诱导 点拨 示范的过程,更注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