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大多数的教师都开始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然而有效性课堂的构建却并非易事,其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果教师没有一个宏观的认知,那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从新课标视角下来探索有效课堂的模式。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展开论述,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学目标 ; 主體性 ; 兴趣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起到了培养学生人文价值观,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意义。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灌输仍然是教学的重点。而一味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也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需要从教学的根本出发,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渠道,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打造魅力语文课堂,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以激发。   一、 有效备课,让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备课是一项传统的教学工作,但很多教师对于这项工作的认知并不清晰,认为备课只需要对所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即可,却忽视了“学生”这个核心的教学因素。备课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多维度思考,对教学内容熟悉只是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趣味元素、德育元素、人文元素等等。同时,还要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基于他们的认知情况来对课堂进行有效的预设和生成。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保障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有效引导,启迪学生的智慧   构建有效课堂,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很多教师将“引导”错认为“讲授”,其实不然,引导过程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而讲授过程学生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角色。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构建有效的引导机制,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引导活动,让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发乎其主体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效地掌握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同时,还能让他们在此过程中真正收获学习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有效的引导需要体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而评判有效的标准也要参照学生的参与情况。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广为人知的童话,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设计有效的导语,以此来营造一个生动的情境。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能够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但是,与此同时却有一个小姑娘,在凛冽的寒风中卖火柴。她光着脚,冻得缩成了一团,而就在那个夜晚……”导语可以在此戛然而止,引起学生们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自主阅读课文,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接下来,进入精讲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们理解重点词句,如分析“不敢抽出一根火柴”到“点燃一整把”的复杂心情。同时,精讲环节也要鼓励学生们参与其中,让他们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其建立学习的自信。由此可见,引导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为自己进行明确的定位,真正由“讲解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三、 课后学习,巩固学生知识   除了课前预习和课堂引导外,课后的巩固也是极为重要的。很多时候,学生们在下课后就忽视了课后巩固的重要性,导致他们无法消化所学的知识,这就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要布置必要的课后作业外,也要建立完善的课后学习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进一步升华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课后学习,属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延伸,而教师也要认真探索课后学习的有效渠道,从而让有效教学形成一个闭环,全面提升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后作业,这里的“作业”不仅仅局限于课后题、练习册等,教师要深入挖掘实践型作业的价值,让学生们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 陶然
出处 《中小学教育》 2020年06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07月1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