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心血管事件(CV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CVE对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的5家教学医院住院的所有CAP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将入选患者按是否发生CVE分为CVE组和无CVE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院当天肺炎严重性指数(PSI)/CURB-65评分、血常规、生化检查和影像学资料,以及入院后30 d死亡人数。研究主要终点为住院期间发生急性CVE,次要研究终点为入院后30 d死亡。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AP患者发生CV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发生和未发生CVE的CAP患者入院后30 d的累计生存率,生存曲线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VE对CAP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的影响。结果共有3 561例住院CAP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210例(5.9%)发生了CVE(CVE组),3 351例(94.1%)未发生CVE(无CVE组)。与无CVE组比较,CVE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1),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脏病、吸入因素、长期卧床者比例较高(P均<0.001),CURB-65评分3~5分和PSI分级Ⅳ~Ⅴ级者比例较高(P均<0.001)。与无CVE组比较,CVE组患者腋温<36 ℃、呼吸频率≥30次/min、意识改变、血白细胞计数>10×109/L、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300×109/L、血白蛋白<35 g/L、血尿素氮>7 mmol/L、空腹血糖>11 mmol/L、血C反应蛋白>100 mg/L、血降钙素原≥2 μg/L、动脉血pH值<7.35、动脉血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以及胸部X线或CT显示多肺叶浸润和胸水者比例较高(P均<0.05),入院后30 d病死率也较高(P<0.001)。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CVE发生率高于无心脑血管基础病的患者[13.9%(150/1 079)比2.4%(60/2 482),χ2=178.737,P<0.001)]。PSI分级Ⅰ/Ⅱ级的患者CVE发生率为1.7%(22/1 273),Ⅲ级的患者为7.8%(40/512),Ⅳ/Ⅴ级的患者为16.9%(72/426),依次升高(χ2=228.350,P<0.001)。CURB-65评分0~1分的患者CVE发生率为3.8%(110/2 924),2分的患者为17.1%(78/457),3~5分的患者为18.9%(14/74),依次升高(χ2=387.15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95%CI 1.02~1.09,P=0.002)、基础疾病为冠心病(HR=1.88,95%CI 1.01~3.51,P=0.048)和慢性心衰(HR=4.25,95%CI 1.89~9.52,P<0.001)、PSI分级(HR=1.66,95%CI 1.50~2.62,P=0.029)以及血降钙素原≥ 2 μg/L(HR=3.72,95%CI 1.60~8.66,P=0.002)是CAP患者发生CVE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发生CVE的CAP患者入院后累计30 d生存率低于未发生CVE的CAP患者(P<0.001)。校正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CURB-65评分和PSI分级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CVE增加CAP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风险(HR=6.05,95%CI 3.11~11.76,P<0.001)。结论虽然CVE在我国CAP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不高,但在重症肺炎和原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则较为常见。年龄、心血管基础疾病和PSI分级以及血降钙素原是住院CAP患者发生CVE的重要危险因素。CVE可增加CAP住院患者30 d死亡风险。
机构地区 北京积水潭医院感染疾病科 100096 ,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6601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科 100043 ,北京回民医院呼吸科 100053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昆明 650021
出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03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