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人机协调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的人机协调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的16例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先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后NAVA模式,或者先NAVA模式后PS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每种模式下均通气24 h。每隔8 h记录每分钟误触发、无效触发、双触发、触发延迟、吸呼切换提前、吸呼切换延迟的次数及人机异步时间(触发延迟时间、吸呼切换提前时间、吸呼切换延迟时间),共记录3 min。比较两种通气模式下每种异步类型的平均每分钟异步次数、每种异步类型的异步指数(AI)、总AI、异步时间、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参数变异系数(CV%)。结果在NAVA模式下,误触发次数/指数、无效触发次数/指数、触发延迟次数/指数、吸呼切换提前次数/指数、吸呼切换延迟次数/指数均显著低于PSV模式〔误触发次数(次/min):0.00(0.00,0.00)比0.00(0.00,0.58),误触发指数:0.00(0.00,0.00)比0.00(0.00,0.02),无效触发次数(次/min):0.00(0.00,0.33)比1.00(0.33,2.17),无效触发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触发延迟次数(次/min):0.00(0.00,0.58)比0.67(0.33,1.58),触发延迟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吸呼切换提前次数(次/min):0.00(0.00,0.33)比0.33(0.08,1.00),吸呼切换提前指数:0.00(0.00,0.01)比0.02(0.00,0.05),吸呼切换延迟次数(次/min):0.00(0.00,0.00)比1.17(0.00,4.83),吸呼切换延迟指数:0.00(0.00,0.00)比0.07(0.00,0.25),均P<0.05〕,但双触发次数/指数显著多于PSV模式 〔次数(次/min):1.00 (0.33,2.00)比0.00 (0.00,0.00),指数:0.04 (0.02,0.11)比0.00 (0.00,0.00),均P<0.05〕;NAVA模式下总AI显著低于PSV模式 〔0.08 (0.04,0.14)比0.22 (0.18,0.46),P<0.01〕,且总AI>0.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SV模式〔37.50%(6/16)比93.75%(15/16),P<0.01〕。两种模式在人机异步时间和动脉血气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AVA模式较PSV模式存在更为显著的气道峰压(Ppeak)变异性和呼出潮气量(VTe)变异性 〔Ppeak变异系数(CV%):11.25 (7.12,15.17)%比0.00 (0.00,2.82)%,VTe CV%:(8.93±5.53)%比(4.71±2.61)%,均P<0.05〕。结论与PSV模式相比,NAVA模式能够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气管切开患者中通过总体减少人机异步事件的发生,降低人机AI,减少严重人机异步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人机协调性。NAVA与PSV模式能达到相同的气体交换效果,同时NAVA模式在避免通气支持不足或过度、膈肌保护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出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