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动过速起搏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加速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加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植入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86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33例有ATP事件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并对其1 056次ATP事件进行ATP治疗后室速加速发生率、临床特点、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3例患者,男28例,女5例,年龄(51.49±12.39)岁。11例患者存在由ATP引起的室速加速。通过分析其1 056次ATP事件,发现ATP所致的室速加速发生率为3.8%(40/1 056)。同时,ICD/CRT-D记录的室速的种类数可以作为预测ATP加速的相关因素,其最佳切点为1(AUC=0.791,敏感性72.73%,特异性77.27%,P<0.001)。此外,短室速周长(OR=0.981,P<0.001)和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增加(OR=1.062,P<0.001)亦可预测ATP后室速加速。室速周长最佳切点为347 ms(AUC=0.665,敏感性82.50%,特异性47.64%,P<0.001),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最佳切点为7.33 ms(AUC=0.659,敏感性77.50%,特异性56.69%,P<0.001)。周长<347 ms的室速,脉冲数多的短阵快速刺激容易引起室速加速(OR=3.312,P<0.001)。结论器质性心脏病ICD术后患者中,多种室速类型,室速的周长短及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增加可导致室速加速,其中室速周长<347 ms的室速在短阵快速刺激下易引起加速,甚至蜕变为心室颤动。
出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9月0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