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二级预防适应证患者的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通过对二级预防适应证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急救情况、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国内20家三甲医院选取满足ICD植入二级预防适应证的住院患者共389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年龄(57.6±15.8)岁,男269例(69.2%,269/389),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急救情况及接受ICD治疗情况,并分析学历、医保状况以及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对ICD植入情况的影响。结果389例患者中342例(87.9%,342/389)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发作。222例患者发病有目击者,其中112名(50.5%,112/222)目击者打电话给急救系统,急救中心达到现场的平均时间为(23.0±18.5)min。最终植入ICD患者305例(78.4%,305/389),未接受ICD治疗84例;其中30例(35.7%,30/84)患者为经济原因。与未植入ICD组相比,植入ICD患者年龄较大,心功能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两组间患者的医保情况也有显著差异,植入ICD组有医保比例高(96.2%比81.3%,P<0.05),且医保报销金额明显增多(5.41万比2.69万,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及当地医保的支付金额与患者接受ICD治疗显著相关。结论国内的急救反应体系中存在急救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对满足ICD植入二级预防适应证的患者,尽管植入ICD的比例有所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低仍然是制约ICD植入的重要原因。
出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0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