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峡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of the isthmus,PTMCI)的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58例PTMCI患者临床资料(峡部组),男15例,女43例,年龄(42.93±12.69)岁;根据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在峡部具体位置被细分为右侧PTMCI、左侧PTMCI,并随机选取同期67例腺叶内PTMC患者作为对照(腺叶组),男13例,女54例,年龄(47.18±11.34)岁。观察指标为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POAb、肿瘤纵横比、微小钙化灶、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峡部组的CLNM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TMCI相比PTMC更易出现包膜侵犯(P=0.003)、喉前淋巴结转移(P=0.049)、CLNM(P=0.033),且两组间手术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MCI相比PTMC更少出现纵横比>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包膜侵犯(P=0.001)、微小钙化灶(P=0.012)是PTMCI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包膜侵犯(P=0.016)、微小钙化灶(P=0.046)是PTMCI 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MCI相比PTMC更易包膜外侵犯、喉前及CLNM,PTMCI相比PTMC更少出现纵横比>1,包膜外侵犯及微小钙化灶是PTMCI 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不伴有包膜外侵犯及微小钙化灶的PTMCI可采取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出处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21年03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7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