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管理在优化非哺乳期乳腺炎疮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优化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疮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6月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选取NPM开放性疮面住院患者及家属、后勤保洁人员及病区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至3月为六西格玛管理实施前,NPM开放性疮面住院患者77例,年龄(33.29±6.70)岁;2019年4月至6月为六西格玛管理实施后,NPM开放性疮面住院患者97例,年龄(33.22±5.89)岁。采用包括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5个阶段的DMAIC改进模式,对影响NPM疮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流程的原因进行鱼骨图、因果矩阵等方法分析,找出5个关键因素,从中医外用药使用、规范换药、手卫生执行、患者及家属的教育、终末消毒控制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改进。对改进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及过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NPM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由16.9%(13/77)下降至6.2%(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0,P=0.025);在7项控制指标中,手卫生执行率(医护)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6项包括中医外用药使用正确率[48.4%(44/91)比24.7%(22/89)]、手卫生执行率(患者及家属)[50.0%(97/194)比1.9%(3/154)]、手卫生执行率(保洁)[84.6%(77/91)比47.2%(42/89)]、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78.9%(153/194)比14.9%(23/154)]、隔离患者换药规范率[84.6%(77/91)比37.1%(33/89)]、终末消毒规范率[90.7%(88/97)比59.7%(46/77)]指标实施后均得到改善(均P<0.05)。结论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优化的NPM疮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流程可以改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执行行为,有效降低NPM疮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
出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2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7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