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究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50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59.11±6.96)岁;观察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59.47±6.89)岁。对照组术后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后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心室重构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结果治疗前,两组AMI患者LVEF、LVESD、LVE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为(49.98±3.64)%,高于对照组(43.25±3.39)%,LVESD、LVEDD水平分别为(33.31±1.94)mm、(42.91±2.42)mm,均低于对照组(41.48±2.43)mm、(47.79±3.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AMI患者TG、T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分别为(1.92±0.43)mmol/L、(4.32±0.87)mmol/L、(1.51±0.55)mmol/L,均低于对照组(2.36±0.51)mmol/L、(5.40±0.93)mmol/L、(2.08±0.6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AMI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TIMP-1水平分别为(158.14±14.11)μg/ml、(148.62±12.18)μg/ml,均低于对照组(181.28±18.19)μg/ml、(191.34±19.27)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1.33%(1/75),低于对照组10.6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于AMI患者PCI术后,可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调节血脂水平,逆转心室重构,减少MACE。
出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2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7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