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60-2019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新疆CDC保存的1960-2019年流脑发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分离培养和荧光PCR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开展健康人群带菌调查。采用玻片凝集和荧光PCR方法检测菌株的血清群,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检测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分子分型特征。结果1960-2019年新疆流脑年发病率为0.02/10万~81.32/10万,病死率为1.05%~20.78%。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与和田地区发病数位居前5位。1990年以前,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均以A群为主(81.82%);1990年以后,出现B、C、W和Y群病例(14.00%),密切接触者没有明显优势的血清群,B、A、W、Y、C群分别为23.28%、18.53%、15.52%、9.91%、7.33%。健康人群带菌率为15.50%,16~岁带菌率最高(25.53%),菌株主要血清群为B(52.11%)、W(20.66%)、C(12.21%)和Y(9.39%)。MLST分子分型结果显示,新疆Nm菌株主要克隆群为ST-4821、ST-175和ST-5克隆群,病例Nm菌株以ST-5和ST-4821克隆群为主。结论1960-2019年新疆流脑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健康人群带菌率高,Nm菌株血清群正在发生变迁。应在重点地区加强流脑疫情的防控,防止流脑的暴发流行。
出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06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7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