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睾丸退化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睾丸退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小儿外科诊断为睾丸退化综合征的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入院后由两位有经验的小儿泌尿外科医生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明确未触及睾丸后完善术前准备及阴囊B型超声检查,择期行腹腔镜探查。所有患儿均为单侧隐睾,右侧3例,左侧29例;中位年龄为20.5个月,年龄的四分位数间距为(16.75,42.75)个月;均以阴囊空虚为首发临床表现,术前体格检查在腹股沟及外环口处可及鞘膜样组织5例、斜疝2例、鞘膜积液1例。术前26例完成阴囊B型超声检查,正常侧睾丸的中位体积为1.05 cm3,四分位数间距为(0.87,1.21)cm3;正常侧睾丸代偿性增大的患儿占69.23%(18/26)。B型超声记录并分析患儿的年龄、术前体格检查情况及B型超声检查结果、盲端侧别及位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32例患儿中,27例患儿的盲端位于腹股沟管,5例位于外环口;所有患儿均未见明显睾丸样组织,均行精索盲端切除术治疗,并行病理学检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生精小管的患儿占12.50%(4/32),存在纤维组织增生及附睾组织的患儿占43.75%(14/32),存在精索及输精管组织的患儿占28.13%(9/32),存在钙化灶的患儿占15.63%(5/32)。术后4例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存在生精小管伴小管周围纤维血管增生、基底膜增厚且无生精活动。术中患侧睾丸的肉眼观可呈盲端、片状、"米粒"样改变,并无正常可识别的睾丸组织;这4例中的3例于术前的阴囊B型超声检查所示正常侧睾丸的代偿性增大率分别为42%、50%和67%。所有患儿术后均无切口出血及感染、阴囊血肿、睾丸扭转等并发症。经门诊或电话随诊13个月以上,复查阴囊B型超声提示正常侧睾丸未见异常。结论儿童睾丸退化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阴囊空虚,常伴正常睾丸代偿性增大,手术切除精索盲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出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8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