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纤维化评分在不同病理类型所致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间质纤维化评分在不同病理类型所致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29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包括经活检证实的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9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114例、膜性肾病(MN)患者56例和IgA肾病(IgAN)患者36例。间质纤维化(IF)、肾小管萎缩(TA)和间质炎症(Ⅱ)在数字化全幻灯片活检图像上由五位具有高度读者间一致性的病理学专家[类内相关系数(ICC)>0.8]进行量化(%)。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评估IF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40%、终末期肾病(ESRD)以及蛋白尿完全缓解(CR)的相关性。结果IF与II(r=0.77,r2=0.59,P<0.0001)及肾小球硬化(GS)(r=0.80,r2=0.64,P<0.001)高度相关。FSGS组、IgAN组、MN组及MCD组IF的中位数(IQR)分别为18、2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与基线eGFR(rho=-0.7,P<0.001)及蛋白尿(rho=0.2,P<0.001)之间具有相关性。在未经调整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中,IF每增加10%,CR的风险比为0.73[95%CI:0.64~0.82,P<0.001],ESRD或eGFR较基线下降40%的风险比为1.32(95%CI:1.21~1.45,P<0.001)。调整后,IF的百分比仍与ESRD或eGFR下降40%显著相关,但其与CR无相关性。结论IF的程度与不同类型的蛋白尿性肾小球疾病eGFR下降的风险具有相关性并可能在评估风险进展方面具有预测价值。
出处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1年02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0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