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对分娩后盆底肌肉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分娩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的自然分娩产妇100例,年龄22~30岁,ASA分级Ⅰ/Ⅱ级,孕38~40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分娩组和分娩镇痛组,每组50例。常规分娩组按正常阴道分娩步骤实施,不采取任何方式镇痛;分娩镇痛组待宫口开至2~3 cm时采用腰L3~4硬膜外镇痛,首剂量舒芬太尼6 μg+罗哌卡因10 mg,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 m1;随后连接电子镇痛泵持续镇痛,镇痛泵配方:罗哌卡因125 mg+舒芬太尼30 μg,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参数设置:背景量7 ml/h,单次按压剂量4 ml,锁定时间20 min。比较两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前(T0)、宫口开至3 cm后0 min(T1)、3 min(T2)、5 min(T3)、10 min(T4)、20 min(T5)、30 min(T6)、60 min(T7)时的宫缩压力、宫缩时长、宫缩间歇期、麻醉趋势指数(NI)、额面部肌电图(EMG)和产后42 d盆底肌力参数。结果与常规分娩组比较,分娩镇痛组宫缩压力T3时明显降低[(66±21)比(86±14)]cm H2 O(P<0.05)。宫缩时长,分娩镇痛组较常规分娩组的T3、T5、T6时点延长[(1.33±0.48)比(0.92±0.54),(1.52±0.39)比(1.07±0.58),(1.47±0.45)比(1.01±0.48)]min,(P均<0.05);与常规分娩组比较,分娩镇痛组NI在T5时明显降低[26(22,27)比98(96,98)],EMG在T2~T7均下降(P均<0.05);产后42 d时盆底肌肌力,分娩镇痛组快速收缩阶段收缩期为(47.6±14.0)μV,明显高于常规分娩组的(29.6±2.9)μV(P<0.05)。结论分娩镇痛除了降低产妇应激、放松产时肌肉张力作用外,还通过降低子宫收缩力和增加盆底肌的收缩间歇期时长,而实现盆底肌肉的保护。
出处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2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