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房室传导阻滞部位患者的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房室传导阻滞(AVB)部位患者行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HPSP)的成功率,为AVB患者HPSP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且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637例AVB患者,依据心脏电生理检查判断AVB部位。其中前130例(20.4%)进行了希氏束起搏(HBP)的患者为HBP组;后507例(79.6%)进行了HPSP的患者为HPSP组,包括HBP和/或左束支起搏(LBBP)。收集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信息,分析不同AVB部位及QRS时限患者的HBP或HPSP的成功率。结果HBP组年龄(66.4±15.9)岁,男性75例(57.7%);HPSP组年龄(66.8±13.6)岁,男性288例(56.8%)。637例AVB患者中,63.0%(401/637)为房室结阻滞;22.9%(146/637)为希氏束内阻滞;14.1%(90/637)为希氏束远段或以下阻滞。总体上,HPSP较HBP的成功率高[93.9%(476/507)比86.9%(113/130),P<0.05]。不同AVB部位的HPSP成功率均高于HBP,并且随着AVB部位由近及远,HBP和HPSP成功率均呈下降趋势。房室结阻滞和希氏束内阻滞患者的HBP成功率均高于希氏束远段或以下阻滞患者HBP成功率[95.2%(79/83)比47.1%(8/17),P<0.001;86.7%(26/30)比47.1%(8/17),P=0.010]。在希氏束远段或以下阻滞患者中,HPSP的成功率高于HBP[87.7%(64/73)比47.1%(8/17),P=0.001]。QRS<120 ms的患者中,94.9%(520/548)的AVB部位在房室结或希氏束内,HBP与HPSP有相似的高成功率[95.6%(109/114)比96.3%(418/434),P=0.943]。QRS≥120 ms的患者中,69.7%(62/89)的AVB部位在希氏束远段或以下,HBP成功率仅为25.0%(4/16),而HPSP成功率达79.5%(58/73)(P<0.001)。结论对于QRS<120 ms且房室结或希氏束内阻滞的AVB患者,HBP与HPSP成功率均较高,可以考虑HBP作为首选策略。对于QRS≥120 ms且AVB部位在希氏束远段或以下的患者,HPSP成功率高于HBP,LBBP应作为首选。
出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06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