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时期黄河三角洲的水患与社会应对措施--以黄河利津段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1
清光绪统治时期黄河利津段水患频繁发生,光绪九年至光绪三十年(1883年-1904年)利津黄河段有12年发生决口,破坏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为减轻黄河水患带来的灾难,清政府设置营汛制,加强对黄河河务的管理;还采取了迁民避水和减免赈灾的措施;与此同时,修筑河堤、修防险工,并整治利用河滩。这些措施的实施推动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今天利津东部的区划格局,影响着利津的民风民俗。但由于封建体制的弊端和落后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患带来的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