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环平面与面神经垂直段位置关系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对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目的探讨鼓环平面与面神经垂直段的位置关系及鼓环平面作为该段面神经解剖标志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1月-10月选取4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1例(22侧颞骨),鼓膜表面涂碘海醇注射液,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利用3D容积重建(3D—VR)技术重建鼓环平面与面神经垂直段;应用显微解剖技术将对应颞骨的鼓环、面神经垂直段轮廓化,并行数据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3D—VR技术成功重建鼓环平面与面神经垂直段的位置关系,11例22侧标本鼓膜均显影清晰。其中12侧鼓环平面8点(右耳)或4点钟方向(左耳)距面神经垂直段最近,显微解剖与3D—VR观测其平均距离均为3.58mm;显微解剖显示鼓环平面与面神经垂直段上段成角平均为39.14°,3D—VR观测其为39.41°。显微解剖与3D—VR测量数据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鼓膜后下象限,3D—VR和显微解剖分别发现有63.64%(14/22)和68.18%(15/22)的面神经垂直段由鼓环平面内侧转向外侧,其中同时又伴有面神经垂直段前移者分别为10/14侧和10/15侧。3D—VR与显微解剖两种方法判断面神经前移、外移情况,经Kappa检验,结果呈较好一致性(K=0.899、0.874)。结论鼓环平面是面神经垂直段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鼓膜后下象限区域是外耳道操作时面神经易损部位,3D—VR较为真实地反映鼓环平面与面神经垂直段之间的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