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价值取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新课程改革基本完成了从理想课程形态到文本课程形态的过渡再到实践课程形态的转变,但在学校课程实践中"理念先进、课程完备、课堂依旧、江山未改"等问题仍然严重存在。其原因在于,新课程改革存在着明显的重"课程"轻"课堂"、重"教材"轻"教师"、重"学科"轻"学生"的取向。实践证明,理想的课程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特别是师生的课堂教与学行为才能得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的未来改革应当确立"课堂(教学)中心""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从"课程"到"课堂"、从"教材"到"教师"、从"学科"到"学生"的转变。为此,要求做到: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充分尊重、相信和依靠教师,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尊重学生主体,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