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生为本,促进中职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以我校大中专教育的发展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07
/ 3
科学发展观首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得以阐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进一步加以明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灵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学校来说,学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战略思想,促进我校又好有快的发展。
大中专教育是我校的根基所在,也是我们的特色。我认为,要搞好我校的大中专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贴近学生实际,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更不能放弃,它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就业,也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校园的和谐稳定。以人为本,要求德育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顺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寻找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德育方式,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环境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得以陶冶。时刻保持校园的整洁,搞好校园绿化;树立各种各样的警示、励志、鼓励性的标语牌;搞好校园的美化、亮化,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等,为学生的学习、休息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全员育人。德育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政治课教师个人能完成的,这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领导利用各种集会,对学生进行宣讲,教育;全体教师时刻做到为人师表,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其他的教学服务人员要和蔼可亲,热忱为学生服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人人要加以制止,教育;对学生多一点关爱,鼓励,宽容,少一点批评和指责。我们要以我们宽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去感动学生,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
活动育人。开展多种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得到启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孝敬父母和尊师的意识;进行成年宣誓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针对一些学生上网成隐,开展“文明上网”的主题班会或演讲比赛;针对一些学生打架斗殴等违纪甚至违法行为,除进行法制教育活动,可组织学生参加法院一些案件审判的旁听或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开展“三下乡”(送戏,送文化,送技术)活动,既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又可宣传我们学校,扩大我们学校的影响,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可成立各种兴趣爱好小组或协会,如书画协会、电脑兴趣小组、音乐协会、英语沙龙、“三农”协会、摄影协会等,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过得充实,也在活动中得以陶冶。
二、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素质好坏是检验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是以学生为本的基本要求,而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又在于教师。因此必须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战略思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思想过硬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提出师德建设“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这既规定了师德的要求,又强调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可以通过对新来的老师进行岗前培训,进行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教师交流会,演讲,师德知识竞赛等形式和活动来加强师德建设。与此同时,学校领导对教职工更多的人文关怀,解决教职工在工作、生活、家庭、晋职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发扬民主,财务公开,一切关系教职工利益和学校发展的大事交由教职工讨论和决定。使教职工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唯有此,教职工才能真正热爱学校,以校为家,同舟共济,尽心尽力,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加强师资培训和引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我校属于传统性的文科类型的学校,工科的老师和实践型的老师少,这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不能满足新专业的需要,一句话,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轮训,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教学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及时引进所需的专业科教师。对专业科教师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一方而,学校应让各专业老师到各工厂企业挂靠锻炼,并可要求老师以学徒身份到工厂企业参加实训。不仅能真正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更能全而真实地了解当前最新最前沿的科技生产发展动态,促进老师更新思想观念,改变部分老师十几年几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且能解决专业老师普遍存在的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能不足不强的缺点。另一方而,学校也可请工厂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当兼职教师,不仅给学生授课,也可让学校老师跟班学习。制定相关政策教师,鼓励教师进修和参加培训,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和创新,培养一批在本地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师骨干和各学科带头人。

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性。我校的大中专教育属于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给职业教育下了一个定义,“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群的义务,名曰职业教育。”马庆发认为:“职业教育是指在普通教育之外学习科技与有关科学,以习得和经济与社会生活各领域职业有关的实用技能、态度、理解与知识的教育历程。”因此职业教育就是面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教育。现在,对大学和职业学校的评价的标准之一就是就业率的高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紧紧围绕就业问题进行,专业课要使学生学到将来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他的文化课也要突出职业性,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应用文写作,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流沟通,教会学生应聘的技巧,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在教学过程中,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三、以市场为导向,改革课程设置,整合专业,办出自己的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中初级应用型劳动者和服务人才,我们的课程和专业设置就要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工厂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通过市场的检验,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要通过市场的检验。我们要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首先在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设置上要符合市场的需要。
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专业设置。我校传统的专业是幼师专业,在目前来讲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现在关键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市场的需要,使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电脑文秘,电子电工还没有形成规模,也主要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当地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大专层次的教育刚刚起步,并且很受政策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对市场再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市场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确定一些新的专业,保证学校的生源。也可尝试与一些工厂企业联合办学,定点为他们培养和输送人才,解决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在专业建设上要加大投资,更新和购买所需的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的环境。
以就业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现在我校大中专课程设置,基本上还是原中师的模块,所使用的有些教材也还是原来的,显得有些过时。课程安排上,语、数、外课时安排偏多,专业课过少;理论课过多,实践操作过少。我们要知道,我们招来的学生原本就对语、数、外或其他理论课不太感兴趣,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才显得落后,到这来之后,他们又要面对这些课程,如是他们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课程的设置,课时的安排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要以就业为目标。我认为,在课程的设置上一方面要贯彻上面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今后就业的需要,有的放矢。可以到幼儿园、工厂企业进行了解,听取他们的意见,确定所要开设的课程。所选用的教材要实用,难易要适中,有些也可由教师写编教材。课程可分为专业必修课、公共理论课和选修课。在课时安排上,增加专业必修课的课时,增加实际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对公共理论课适当减少课时,有的可一个学期结束,没有必要每学期都开;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几门选修课,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修,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四、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合理的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评价。既要进行理论的考核,更要重视实践操作的考核。要改革传统的简单考试评价方法,改变死记硬背,照搬照套,教条僵化的单一闭卷考试方式。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而与口头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多种考试方式。尤其是,考试的侧重点应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灵活应用能力,创新精神能力的考核评价,不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改革终结性评价,而代之以发展性评价,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既重视当前,更着远于未来。通过各种形式,多种途径的评价方式,来发掘和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结束语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新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学生为本,促进我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注释】
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
②刘丹华《网络文化对职业高中的影响及其规避》[D]广西师范大学2004
③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17.

④《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作者单位:湖南省武冈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