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0
/ 2
“一个国家即使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也不能超越它,但可以减轻分娩事物痛苦,缩短时间”[1]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我们已经认识到现实全球化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全球化,然而,我们同样清楚我们所处的“人对物的依赖性”的商品经济形态是不可逾越的,也不能绕开的。当前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以知识经济为先导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既要完成西方国家早已完成的现代化任务,又面临后现代的挑战。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赶上世界现代化的步伐”。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迎合全球化,亦步亦趋,不知不觉中“化”掉“自我”;也不能我行我素,不顺应全球化的进步趋势,倒行逆施,使社会主义的娇嫩之花在封闭中窒息、枯萎。我们只有在中国与世界的双动互动中才能建设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一、着眼世界,发展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首先、这是由全球化与共产主义的开放本质决定的。全球化已成为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趋势下人类普遍封闭的地域性存在转向开放的世界性存在。开放性已是全球化下人的普遍世界性存在的应有之义。正如邓小平曾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2]。我们只能走改革开放之路。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民族发展史早已证明:开放就意味着兴盛,封闭就导致衰落。面对新一轮全球化的到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勇敢地迎上去,在全球化实践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们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着眼世界,走改革开放之路,才能在应对全球化的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经阶段之一,而共产主义本身就具有世界性,真正的共产主义只能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本身就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特质。我们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高目标就是共产主义,这就内在的规定了我们国家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就必须主动扩大世界性交往,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去,才能有效克服民族和地域的局限性,真正使自己成为世界性存在,最终走向世界性的共产主义。
其次,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对全球化的现实需要。在我们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必然要面临世界各国在科技、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领域的全方位的挑战。然而这些挑战和压力的根本在于我们国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同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尤其是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更大。因此要成功应对全球化,与全球化进程同步进行,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同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差距。为此就必须走开放之路,自觉地加入全球化进程,做好“世界公民”,在主动交往中吸收人类的先进文明成果,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创新,从而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一个民族、国家如果长期走孤立封闭的发展之路,带来的必然是技术发明创造的重复性,是不可能有“跨越式”发展的。而在现实全球化的开放格局下,普遍交往则会打破地域性封闭局面,消除无谓的劳动创造力的重复性损耗,从而使某些开放的民族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阶段有可能出现弹性跨越。因为只有进入全球化,“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3]。所以我们要好好抓住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在世界性开放中求发展,站在后发而胜得世界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上,趁势而上,以“跨越式”的发展方式融入全球化的竞争行列。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建设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二、立足自身,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曾多次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4]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基本立足点。这是我们长期的革命、建设中国获得的基本的经验之一。同时我们必须是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天在全球化的喧嚣声中我们更不可被假象迷惑,失去自我。立足自身,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国方略。一方面,当今不平衡的经济全球化格局中,一贯称王称霸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轻易放弃已有的特权地位,给我们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更不能诚心帮助穷越是发达富有的国家越不慷慨。他们对穷国进行经济援助时,不是为了改善贫困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所以往往是一方面给对方援助之手,另一方面就要求对方作出不合理的让步,付出相当的代价,甚至是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国,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要改变不合理的秩序,争得全球化中平等的国际地位,就必须立足国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力量,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按照本国的实际国情独立自主强大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我们在融入全球化,参与竞争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而这种不利处境最根本的是源于我们自身。要改变一切,根本上要靠“自己拯救自己”,“我们不靠上帝,而靠自己的努力,靠不断总结经验,坚定地前进”。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出发,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这种不平等地位,关键就在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物质财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优越性,为战胜资本主义,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奠定物质基础。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既是由我们共产主义最终理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历史使命决定的,又是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产生的现实需要。在当前无论是从全球性问危机中,还是我国三十多年来不断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都不断凸显人的普遍异化的生存状况。改革中人与人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冲突日趋严重;发展中一味强调发展的各类指标,发展的速度。造成经济发展的“大跃进”,国人了付出沉重的代价。胡锦涛及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
新一轮全球化滚滚而来,在共生理念的支撑下,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趁势而上,有所作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示范、引导下,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必将会迎来又一次新的辉煌——“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的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体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6]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序),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P5
[2]《邓小平文选》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P64
[3]《马列著作选读》(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P348-349
[4]《邓小平文选》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P265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P14-15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1952年版P104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