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如何追讨文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0
/ 2
 “一个民族的、天才的、最高的化身之一是其文化遗产。这些被剥夺了文化遗产的男女公民至少有权要求归还那些最能代表他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无可替代的遗产归还给他的创造者》
  巴黎时间2月25日晚。在法国巴黎的一次专场拍卖会上,中国珍贵文物——圆明园兔首和鼠首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落槌。这些文物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走,并流失海外多年。中国81名律师联合要求法国法院禁止圆明园流失文物拍卖,然而,法国巴黎一家法院驳回了这一要求。
  世界上文物流失国外的国家还有不少,埃及就是其中一个,那么它又是如何追讨国宝的呢?
  
  法老的一缕头发
  
  埃及的历史源远流长,历朝历代、大大小小的文物不计其数。有人甚至开玩笑称:只要往地下挖几米,就能找到文物。不过埃及人在对文物的追索上“一视同仁”,并不在乎文物大小,只要是有价值的历史,都会不遗余力。2007年4月埃及通过各种方式,从法国人手中索要回了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和其他法老木乃伊头上的一缕头发。
  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的著名法老,他的木乃伊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埃及众多文物中“精品中的精品”,具有特别重要的考古价值。如今木乃伊被珍藏在博物馆。
  但是在33年前。由于条件所限,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保存面临危机。受到了真菌感染,部分尸体发生了变异。法国文物保护专家伸出了援手,经过埃及相关部门的同意,木乃伊被运到法国接受“治疗”,随后又送回埃及。
  本来这是一次正常的文物修补工作,也堪称两国友好合作的范例。没想到2006年12月,网上的一则消息令埃及差一点与法国对簿公堂。
  当年12月,网上有法国人发帖,声称用200欧元的价钱,出售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一缕头发。该人说,他完全能保证头发的真实属性,他从自己父亲的手中继承了这笔“遗产”,而父亲是当年修补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法国科学家中的一员。
  这名试图在网络上出售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头发的男子名叫迪尔波特,当年50岁,是一位邮递员。此言立刻引来埃及方面的强烈反应。
  埃及相关部门与法国进行交涉,法国警方将迪尔波特逮捕并审讯,结果他还透露出了其他的秘密。迪尔波特称,自己从父亲口中得知,1976年修补术乃伊的法国科学家,不仅从拉美西斯二世身上取走了一些头发样品,从另一具木乃伊孟菲斯法老身上也取走了一些头发。
  埃及方面立即通过驻法国使馆对当局提出抗议。埃及民众在国内也对法国科学家的行为表示愤怒。法国政府处境尴尬。事发5个月后,法国方面终于向埃及转交了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头发和孟菲斯法老的头发。
  头发回国后,埃及文化部和文物部门举行了盛大的记者会。当考古专家手捧头发站在红地毯上时,闪光灯照亮了本来就灯火辉煌的大厅,相机的快门声立刻响成一片。
  
  全力阻止拍卖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在“索要头发案”中功不可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委员会就已经成立,负责阻止文物流失海外,以及相关文物的鉴定和追索工作。如今该委员会的主席是哈瓦斯博士。
  对埃及文物工作者来说,他们深知从知名的博物馆索回文物都比较困难。哈瓦斯也曾感叹:“我们只能找出埃及拥有的证据,文物非法运出埃及的证据,以及拍卖的不合法性。要么通过官方途径向所在国和拍卖会表示抗议。”而阻止拍卖行对文物的拍卖,防止文物进一步流失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数字化管理文物,防止文物流失。该部门负责把埃及流落到海外的文物以及埃及博物馆和文物仓库丢失的文物的具体信息登记造册,并录入电脑以便在追讨相关文物的时候可以查询到详细的信息;此外,委员会还要收集埃及各驻外使领馆提供的有关埃及海外文物的信息,并随时查询国外著名拍卖行的拍卖目录,了解其中是否有非法获得的埃及文物。一旦情况可以,则毫不犹豫地干涉。
  2008年6月,最高文物委员会得知英国伦敦的宝龙拍卖行将对一件2500多年前的浮雕进行拍卖时,以最快的速度对事件发表了声明,声称浮雕属于埃及,并派人前往伦敦洽商,宝龙拍卖行因此没有对该文物进行拍卖。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埃及媒体称,委员会秘书长哈瓦斯个人在其中起到了很大关系。“这就比如是一个人抢了、偷了你的东西,交给另外一个人让他卖掉,所得的钱他们两个人分。这难道没有问题吗?”哈瓦斯经常愤怒地说。就连对他持有偏见立场的西方考古学家也不得不认为,在哈瓦斯的任内,埃及的文物事业得到了巨大进展,特别是流失文物的回归步伐加快。
  哈瓦斯不喜欢“安静外交”,他是一个有什么说什么的人。在公开场合他从来不隐晦对埃及文物的热爱,以及对西方博物馆收藏文物拒不归还的愤怒。因此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对这位埃及老者“看不上眼”。正如埃及媒体所言,这些博物馆其实憎恨“日光”,他们不希望公众了解他们手中文物的真实身份。而哈瓦斯的“大吵大嚷”看似粗俗。实际上却为埃及国宝的回归做出了实在的贡献。

  哈瓦斯不仅广泛接受采访,对埃及文物流失所在国的民众介绍相关情况,还通过科研机构和埃及本国的博物馆,与相关方面进行交涉。用他的话说就是“施加压力”。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流失文物所在国的民众开始怀疑本国博物馆的道德性,甚至有人支持“将人家的东西还给人家”。
  “吵闹外交”似乎效果更好。很多国家的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出于种种原因,将获得的埃及文物转交给了该国。
  “我相信被掠文物的回归,不仅对埃及,对全世界民众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文物属于每一个国民,这是它同归的必然性之一,因为过去是未来之母。”哈瓦斯如此表示。
  与此同时,埃及分布在世界各国的使馆也是追查流失文物的前哨站,密切关注驻在国涉及埃及文物的拍卖和转让等活动。近年来,埃及通过与世界各国博物馆和拍卖行甚至个人收藏者交涉,从英国、瑞士、美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国追回了大量流失文物,其中包括瑞士归还的一只“法老之眼”。这件文物1972年从占埃及国王阿孟霍特普三世雕像上被盗走。
  此外,埃及为追索狮身人面像胡须,耐心等待了166年。1817年,一个殖民主义者掠夺下埃及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部分胡须送给英国表示“忠诚”。这段长75厘米、直径约40厘米、重达400公斤至500公斤的胡子,此后长期“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埃及一直向英国提出归还这一文物,但英国执意拒绝,担心“这个先例一旦打开,以后的事就难办了”。1982年,埃及文化部长访问英国时,再次正式提出追索要求,英国1983年将其归还。埃及花费了166年的等待和努力,终于追索成功。
  据悉,在过去6年,埃及文物部门通过各种途径追回了约5500件流落在海外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