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03
/ 2
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行业、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岗位、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更使近年来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这样的形势之下,社会各界对职业指导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很多高校根据1995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及200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纷纷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
尽管如此,该课程作为一门正在探索中的新课,在师资、教材、教法、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大家共同摸索的问题,因此目前来说,职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那么,如何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指导教学质量,使之对学生的求职、就业乃至整个职业生涯的设计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对此进行探索,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校内各部门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到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毫无疑问,这些事件不仅影响到总体就业状况,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
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各高职院校以及校内各部门要深刻领会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开设职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各部门互相协调、互相监督,科学安排课时、课室,制定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方案,在确保授课课时的基础上,建立一支精干实效、专业素质强的师资队伍。职业指导课教师要加快课程探索步伐,尽快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各部门配合下,切实提高职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应根据实际,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咨询室,配套相应的实训场地,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保驾护航。
二、职业指导课内容要精练、浓缩
当前高校职业指导课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有些高职院校,还把职业指导课等同于《形势与政策》一类的公共课,在课时安排上普遍较少,或者说比较随意,没有从整体性和可操作性两方面综合考虑,给教师授课带来一定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本着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职业指导课不需要像其他课程一样铺开去讲,而应精简内容,选一些实用有效的知识点进行讲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职业指导教学目标,主要安排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新形势下应该树立的就业观念。主要向学生简单分析一下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为后面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铺垫,同时也要给他们打气鼓劲儿,树立信心,最后把正确和错误的就业观念进行对比,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刻理解并在求职就业实践中去践行正确的就业观念。
2、就业心理、职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指导。教会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怎样调整就业心理,同时教给他们社会职业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意识,重点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以后的就业方向具体谈谈相关的职业意识,使他们尽早熟悉行业要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与就业前的准备。教会学生如何最快最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求职前要做好心理、物质、能力三个方面的准备和一些注意事项,防止上当受骗。
4、求职信、简历与求职技巧。教会学生求职信和建立的基本内容、格式和写法及注意事项,怎样投递简历、提高简历命中率、面试等求职技巧。
这些内容都属于临阵磨枪、能解决学生燃眉之急的信息和能力,在有限的课时里,把这些最必要的东西传授给学生,除了内容上的去粗取精,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三、师生互动,以多种方法展开教学
1、案例教学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枯燥的说教无动于衷,只有活生生的例子,尤其是身边人的实例能够让人警醒。职业指导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也一样,教师要走下讲台,把自己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样,你就会调动自己记忆中、生活中一切有利于学生接受的人和事,进行具体的分析,甚至现身说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作为2007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笔者也经历过求职、面试、等待、谈判的一路煎熬,现在又来指导自己的第一届学生去求职、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时候,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心路历程,都可以跟学生分享;另外,身边还有一些朋友成功的、失败的、屡败屡战的例子都可以拿到课堂上一起探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爱听课。
2、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性质的招聘会和人才交流活动,让学生观摩别人求职或自己现场亲自模拟,教师现场指导或过后进行反馈分析。这样,课堂就活了起来,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满堂灌,既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又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
3、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一般性的常识和信息,在课堂上集体传达给学生;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是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首先,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既要着眼于学生群体,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个体指导、小组活动与班集体活动结合起来。由于学生的性格特征、发展水平、认知风格、兴趣特点越来越多样化,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应在解决全体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这种差异化特征,以个体差异化为出发点,针对每个或每类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灵活具体的指导方式。
其次,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充分认识自我。在当前信息爆炸、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学生在求职就业中往往会盲目从众,缺乏决断力和判断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就业形势,拟定合理且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再次,进行差异化、具体化的职业咨询。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其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可通过职业指导课程来解决,但具体到个人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还需要差异化的指导。可通过面对面、电话及网络,以平等交流、沟通协商的形式,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可通过差异化专题指导讲座和职业咨询来对不同的就业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四、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
重视基础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尽管在理论上为众人所接受,但在高职院校里,文化素质教育的薄弱,尤其是人文教育的薄弱,事实上仍然普遍存在。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恰恰体现了学校在这方面培养的不足。比如,为得到某个职位捏造虚假信息、随意违约、缺乏诚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眼高手低、缺乏敬业和奉献精神,对工作环境和待遇过于挑剔,工作态度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等等。这就要求职业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渗透一定的人文精神。
1、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的渗透
职业指导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事学习和提高其他跟职业发展相关的素质和能力。比如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培养生活、职业处理能力,理解相关职业所需要的素质和意识,了解社会身份角色的变换等等。总之一句话,要把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糅合融化在一起,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竞争,成为职业需要的人才,从而弥补科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不足。
2、在指导过程中的渗透。
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往届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实例分析就业形势;同时结合历史人物、名言警句鼓励大家认识自我、正视现实、树立自信,对他们树立职业理想、增强竞争勇气起到鼓舞作用。此外,课堂师生的对话关系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精神风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发展态度。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这门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课程,要想完成社会赋予它的任务和使命,还需要各个方面尤其是职业指导教师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努力。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有所收获。
参考资料:
[1]王道俊,壬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12,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省罗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