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08
/ 2
“自我导向性发展(self-directed development)”是一种自我负责的、有目的、有计划并系统实践的发展模式,是学习者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和形成价值观的活动,是促进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的活动[1-2]。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即是实现医学生的自我导向性发展。因此,研究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现状以及施教者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实现医学生的自我导向性发展等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知识更新频率的加快,21世纪生物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等,都对医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结合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志趣等具体情况进行自我导向性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
二、自我导向性发展符合医学生自主发展的特点
医学生的发展具有内在性、个体性和自主性等特征。表现为这种发展需求和愿望是内在的,是根据自我意识,基于个人的人生价值与目标追求而主动产生的一种超越自我的意识。医学生发展的实质就是自我导向性发展。该发展模式强调尊重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充分考虑医学生的内在需求与愿望,不断激发医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发展成为自觉的、主动的行为,体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发展性、内省性等特点。同时,丰富的信息和知识渠道,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使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大大增强,这也使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成为可能。
三、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现状
大学阶段是个体对自我认知和主动塑造的重要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在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对泰山医学院2010级护理、临床、计生和检验4个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和访谈。围绕与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相关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因素设计测试问卷(见附件),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405份,收回有效问卷383份(回收率94.57%)。接受访谈的辅导员、班主任及相关的任课教师共计13人。调查结果显示,①大部分医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缺乏自我导向性发展意识。57.60%的学生在报考医学院校时受外因(父母朋友推荐等)或择业因素的影响(好找工作、收入高等),缺乏专业认同感。仅33.91%的学生热爱医学专业,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这与我们以往的调研结果是一致的[3];②有较正确的自我认知,但缺乏自我导向性发展策略,仍然处于“想的多或说的多,做的少”的状况。表现为54.35%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有“希望通过大学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开阔视野、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的愿望,但仅有14.13%的学生将业余时间用于学习,69.56%的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是“尽力而为,得过且过”。
附件:泰山医学院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1.你为什么选择医学院校? ( )
A父母、朋友的意见 B好找工作 C医生职业很神圣
2.通过大学学习,你希望…… ( )
A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B开阔视野、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 C拿张文凭
3.你的学习态度是 ( )
A积极主动,尽量提高效率 B“死啃”课本,尽力而为 C疲于应付,得过且过
4.你认为上课时间应如何安排 ( )
A全部时间讲授课本知识 B大部分时间讲授课本知识 C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学
5.你考虑过自己的学习方法问题吗? ( )
A经常考虑 B想过 C没想过
6.你的课余时间如何度过? ( )
A阅读、学习 B上网,交朋友 C锻炼身体
7. 你认为谁应该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责?( )
A自己 B老师和学校 C家长和社会
8.你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吗? ( )
A有,很明确 B 想过 C 没有
9.你将如何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 )
A不断学习,提高实力 B父母朋友帮助 C“车到山前自有路”
10.你对自己的评价是 ( )
A很满意 B有进步,继续努力 C不知道
四、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策略
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并非是纯粹的自我独立或自我封闭,也非任其随意性发展,而是必须借助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促进其良性成长,这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医学生要转变观念,自觉进行自我导向性发展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从刚刚步入大学生活开始,就要充分意识到本专业的社会价值及其重要性,自觉地将自身的发展同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不断增强学好本专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构建者。1984年美国高质量研究小组就发表报告,提出了“学生投身学习”的概念,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医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主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任何外因最终都要通过“自己”这个内因发挥作用。医学生要在自我剖析、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主动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检测,最终实现自身的实效性发展。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医学本科生应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结合学校培养方案的要求,主动确立发展目标,包括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发展目标、知识发展目标和技能发展目标等。其次,医学本科生应针对大学生活几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各阶段的自我导向性发展目标实施方案,自主地判断和选择学习材料、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主动学习。同时,医学生还应在父母、师长和朋辈的帮助下,自主反思,及时地修改和调整自我导向性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二)学校层面要为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积极创设条件
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院系学工处、团委和思想政治研究部等)要进一步加强对医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强化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意识,在教育内容上,应重点突出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想成才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等。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尊重学生差异,提高学生选择专业课程的自主权,为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应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启发学生思维为主,并注重对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的引导,及时对医学生的自我导向性发展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提高医学生的自我导向性发展能力,包括自主决策和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反思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等。
(三)加强家庭、社会层面对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的督促和引导
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意识和能力不是自发产生、天然形成的,除了学校教育外,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必不可少。家人朋友的关怀和帮助、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等,都会对医学生自我导向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五、医学本科生自我导向性发展的意义
自我导向性发展是一种有利于现代医学生培养的新模式。在医学生中积极倡导自我导向性发展,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应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利于激发和增强医学生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与实效性,并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韩清林.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0,( 5):56-59.
[2]庞捷敏,范洁梅.高职院校年轻教师自我导向发展的金字塔能力结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51-55.
[3]石运芝,魏丽华,高慧英等.对低年级医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情况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16-17.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