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材产生的背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6
/ 2
21世纪初,教育部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以高中阶段的教材变革为着眼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了新教材,即模块教材产生的实践基础与理论基础。
一、模块教材产生的实践背景
1990年到2000年,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集群式模块课程”实验。“集群式模块课程”是在对国内外多种职教课程原型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课程模式。它主要基于以下四种课程原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多元整合课程。
学科课程也称为分科课程,即以学科为中心设计课程。学科课程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要求教师通过系统讲授,把有价值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以掌握知识为目标。
活动课程也称为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即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课程。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经验,要求学生“从做中学”,课程组织形式为综合作业。
核心课程也称为轮型课程。即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核心问题设计课程。核心课程不以学科为中心,不以学生为中心,而以人类基本存在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中心,强调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注重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集群式模块课程”借鉴了以上课程原型的优点。例如:学科课程模式重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兴趣经验;核心课程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1990年,北京市朝阳区职教中心开始了“宽基础、活模块”的研究,在北京市朝阳区职教中心等职业学校进行实验。实验期间,部分职业学校制定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块教学内容,编写了配套的模块教材。至2000年,该项试验在创新与实践中摸索前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此后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试验中,教材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但为此后模块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模块教材产生的理论背景
福多在1988年写的《<心理模块性>概要》一书中指出模块就是信息封装的计算系统,它具有推理机制,并且所接触的背景知识受到认知结构一般特点的制约,这种制约是严格而持久的。模块可以看成是具有专用数据库并能实现特定目的的计算机。所谓专用数据库有两点含义:(1)它的操作仅仅局限于数据库中的信息;(2)至少有一些其他认知过程能够使用的信息在这个模块中是无法利用的。
卡米洛夫——史密斯受到模块理论的启发,提出了范围特异性的理论,试图克服已有的一般范围理论的不足。但她不同意福多所说的模块都是先天的,她以技能学习过程作为反例提出发展过程涉及到模块之外的东西,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模块都是先天的,大量的模块是通过模块化过程形成的。由于存在数量相当有限的先天的范围特异的模块,婴儿心理计算的输入类型受到限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些脑回路被逐渐选择来完成特定范围中的计算,这样就可以形成相对封装的模块。
科尔塔哈特针对《心理模块性》一节中提到的模块所具有的特性提出质疑。福多认为假如一个系统具有了这些特征中的某一个,就很可能具有其他所有特征。而科尔塔哈特则认为非集成性与福多所说的模块内部的自上而下的加工不一致,更一般地说,与模块内部的中间水平表征不一致。如果模块内部的每个中间水平都具有自己的范围特异性。也就是说,都是范围特异性的子系统,他认为应该放弃非集成性,并提出了新福多式的模块理论。该理论认为应首先区分“知识模块”与“加工模块”,其中知识模块是具有自主性的知识体系,而加工模块则是心理的信息加工系统;而范围特异性正是模块所必需的特性,指系统只对特定类型的刺激做出反应。
安德森指出,模块是理解一般性学习困难及特殊能力、特殊缺陷的关键概念。但他不同意福多提出的模块的标准。他认为模块理论的核心特征是思维中枢加工之外的专有加工机制。他通过分析低智商个体,发现中枢加工的操作具有连续性,而模块本身则像最初形成时那样具有全有或全无的机制。他还提出了不具有表征内容的模块。
三、小结
现行高中语文模块教材是吸取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多元整合课程的优点。重视知识系统性的优点,注重学生的兴趣经验,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这样的教材编制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模块教材的编制模式体现了模块理论的基本特征,即各个模块教材之间是平行关系,单个模块教材内部的内容自成系统,不受其他模块教材内容的干扰、制约,学生学习模块教材的顺序可以是多样化的。
教育专家根据模块理论编写了一系列语文教材,以人教版为例,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分为必修一到必修五五个模块,各模块看似各自独立,但它们是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教材,而且一般学习顺序是从模块一到模块五。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有: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选修教材是一个开放系统,可以依据时代发展、学生兴趣不断开发、设计新的选修教材。
这样的教材编写模式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空间,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烦恼,高中生面临高考,选修教材究竟会不会纳入考试范围,在考试范围中占多大比重。如果不纳入考试范围,选修教材很难进入教学环节,如果纳入考试范围,选修教材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庞大系统,这个系统如何和高考结合起来,又要体现选修教材开发学生兴趣,自由选择的特征,这是今后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J·A福多著、李丽译,心理的模块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倪文锦.选修课:追求、困惑与反思,语文建设,2007,(9)。
[3]顾之川.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介绍,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2)。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