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05
/ 3

一、引言
根据美国工业工程学会的调查发现70%的工程师在40岁之后都要承担工程管理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开始对工业工程教育进行评估,结论是传统的工业工程教育只注重车间层次的效率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其毕业生和工程师们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和管理知识。
工程管理学科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集成[1],我们应该认识到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同时还要有一种管理和创新的思想。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一个基本的等式就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创新”,当然绝不是简单的相加,工程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的技能:1.掌握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5.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6.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7.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国内外对我国工程教育的评价研究
(一)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现阶段,作为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各个高等院校的工程人才教育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以各种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学生以书本知识为主,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工程思维和工程文化修养,创新意识极为缺乏。第二,课程体系倾向于科学化和技术化,专业划分过细过窄,核心课程不明显,课程之间的整合和融通不够,人文教育、工程伦理教育严重滞后[2,3]。第三,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与填鸭式教育,呈现批量生产的培养模式。第四,重理论、轻实践,工程人才教育不能很好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3]。这些问题成为我国工程人才教育模式推陈出新的瓶颈。
中国工程院《关于我过工程管理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工程管理人员基本素质方面存在人文素质、阅历不足和国际化程度低等不足,此外管理素质普遍不高[6]。
根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对美国、中国和印度工程师的全球竞争力比较结论是:有80.7%的美国工程师可以被雇用,而同时只有10%的中国工程师和25%的印度工程师被雇用。造成中国和印度工程师与美国工程师竞争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体系偏理论,轻实践。而仅针对中国来说,工程师们的英语能力则成了他们应聘的又一障碍[5]。
根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对青藏铁路工程现代工程师的胜任力的调查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工程师培养需要改进的方面依次是:现场实习(72%)、基础知识与理论薄弱(58%)、写作技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54%)、工科师资(42%)、身体条件欠佳(24%)。
中国工程院07年至09年启动重大研究项目“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其研究报告《走向创新》在分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工程性与创新性缺位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工程教育中工程性缺失和实践环节薄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与创业训练重视和投入不足;产学政合作不到位,企业不重视参与人才培养过程[4]。
(二)国内外对我国目前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研究
对青藏铁路工程现代工程师的胜任力的调查实证研究发现,优秀工程师的胜任力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责任感、勤奋、坚持(92%);专业及相关领域知识(83%);沟通与团队协作(81%);探索性的终身学习能力(76%);写作技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62%);身体健康、性格外向(43%)。
工程院的《走向创新》研究报告认为: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结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创新素质包括创新人格、战略视野、市场意识、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包括科学求实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勤奋敬业精神。
美中印工程师竞争力的研究则提出了工程类毕业生的两个主要类型:动态工程师与事务型工程师。动态型工程师是那些能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抽象思维、解决高层次问题,并最可能引领创新的人,事务型工程师接受过扎实的技术训练,但却没有应用这些知识解决较大问题的经验与专门知识[5]。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越来越精细,专业隔离越来越明显,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却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最终目标正是这种T型人才,他们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11]。对工程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需具注意以下几点:
(1)前瞻的国际工程管理视野
未来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需求是多元化的,须紧密结合我国国情,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开展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我国工程产业已开始与国际接轨,国外的行业标准和大量人才涌入我国,在此情况下,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思想,与国外工程院校紧密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全球化视野的一流人才。


(2)产、学、研培养一体化
未来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是面向工程实践的,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此,须加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吸收工程界、企业界等专家和成功人士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8]。
四、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型
自主创新研究以工程管理专业院校培养为基础展开,按工程管理专业标准要求,即六大知识标准(数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专业知识;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有关当代知识(国内外))、八大能力标准(终身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现场工作能力;实验室工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七大人格标准(身心健康;道德修养;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国际视野;人际交往;团队合作)。
(一)创新实验基地
在创新性学习的要求下建立创新实验基地,其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建设创新实验基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创新思想、创新方法为主体,并着力培养学生工程管理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一方案体系旨在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业界领袖、富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
(二)ICCS学习模型和3MD+TW竞赛
ICCS学习模型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
兴趣型学习(I),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动力;
互助型学习(C),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增加沟通能力;
竞争型学习(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锤炼学生的责任、勤奋、坚持的韧劲;
情景型学习(S),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在干中学的意识,增加学生现场、实验室工作能力。
3MD+TW竞赛规则包含的内容是:
技术管理设计方案比赛(TMD),如各种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方案比赛;
经济管理设计方案比赛(EMD),工程招投标方案、房地产开发方案、可行性研究方案等比赛;
组织管理设计方案比赛(OMD),项目管理规划、项目管理策划等比赛;
科研论文写作比赛(TW),培养学生写作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图一: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式
如上图,按ICCS学习模型和3MD+TW竞赛的最终要求,首先建立初始的ICCS学习模型和3MD+TW竞赛规则并试点,具体包括:建立专门课题组研究出ICCS学习模型的具体教学方法和路径,并在教学中贯彻和应用ICCS学习模型,研制出3MD管理方案比赛和科研论文写作(TW)竞赛组织实施方案,包括组委会的组成,评委的聘任,竞赛方案题目的产生,奖励名额的设定和奖励基金的设定。在试点的基础上,对ICCS学习模型及3MD+TW竞赛规则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架构
(1)全新教学模式设计,主要体现为厚实专业基础和拓宽专业知识。
厚实专业基础:该阶段强调学生的工科基础知识要扎实,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厚实的工科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一些纯理科知识。
拓宽专业知识:综合课程内容需要扩展,增加本专业发展的新理论课程、工程管理实践课程、研究方法论课程、人文课程等。优化课程体系,形成以建设工程技术为基础,整合技术、经济、法律、管理、人文和研究方法论等课程,实现学科交叉,利用教师科研和咨询服务项目的成果,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主要体现为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紧密结合
研究性学习:针对工程行业的创新度高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在工程理论方法、观点和实验设计等方面都有创新成果出现。并且,广泛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既可以提高工程专业创新研究的步伐,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实践性学习:针对工程管理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领域广的特点,授课老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推行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的“双主”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原理性实验教学与工程应用性实验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导师制的研究课题及各式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
另外,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讲课、组织学生团队上讲台交流、安排教学参观、进行现场实习、定期组织课程前沿开拓性专题讲座、吸收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社会咨询服务、吸引对工程管理专业相关项目有兴趣并且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烈的学生,组织大家参加各种相关的创新大赛,支持学生开展较有潜质的创新项目,拨出经费供学生开展各类相关的科技立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热情,带动大家开展创新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理论结合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锤炼创新精神,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氛围和育人环境,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动手能力。
(四)自主创新性学习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自主创新人才培养以“知识、能力、人格”的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工程管理为核心,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为知识集成,以教学、科研、产业相结合,以培养具备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相关法律法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等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人才要能够解决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遇到的难题,培养该方面的能力既是工程管理教育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
五、结语
工程管理自主创新人才培养通过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管理专业方向的教学等,培养学生内在的创新素质,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化到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创新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和引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
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工程管理拔尖人才进入社会之后,将有助于解决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所遇到的难题和挑战。挑战的机遇,也是创新的机遇,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工程管理拔尖型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而工程管理拔尖型人才的成功培养则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王能民.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和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6,3
[2]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程管理专业标准及培养计划[J],2009,9
[3]贾广社,曹丽.工程师的工程思维培养,自然辩证法研究[J],2008,6
[4]中国工程院“创新人才”项目组,走向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0,1
[5]Gary Gereffi, Vivek Wadhwa,Ben Rissing,Ryan Ong,孙琪等译,美、中、印工程教育质量与数量的实证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9,4
[6]中国工程院课题组、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程管理教育问题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0,4
[7]Jia Guangshe,Xiao Chengbin、Five Relationships of China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terest-driven,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nc.(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Publishing Services(CPS),2009
[8]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外国教育研究[J],2005,12
[9]刘小强,王峰.关于60年来我国专业制度的反思,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0,1
[10]李曼丽,王争鸣,李长海.现代工程师的胜任力及其高等教育准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9,6,
[11]林健.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9,5
[12]雷环,汤威.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9,5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