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高职院校职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04
/ 2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首先,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生产与销售达到有效对接。其次,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重点,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扩规模、上档次。再次,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重视旅游休闲、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构建规模大、领域宽、水平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可见,在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的新形势下,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体系的构建,高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出现较大的用人缺口,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产业结构是否能够顺利转型、促进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专业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某些专业设置还不够合理。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专业设置的匹配情况来看,首先,一些专业课程体系已落后于该行业的职业要求,亟需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其次,职业技术含量不高、缺乏职教特色的专业仍然存在,这些专业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最后,在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下,衍生一些新兴产业,存在较大人才缺口。从专业设置分工来看,一些专业培养目标相近,无显著差异性,校内与校际之间均存在专业交叉与重叠现象,部分专业在校内与校外的重复建设,造成了教育资环的浪费。
(二)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高职院校中,一方面,大部分专任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弱,不利于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技能型人才;而兼职教师虽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他们大部分理论知识较弱,制约着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三)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校内实训基地: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制约着实训基地的建设,严重影响了实训技能课程的开展。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存在盲目性与随机性,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落后,重视度不够,部分院校、部分专业根本没有校外实训基地。
(四)学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高职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不够高,主要体现在:从高考成绩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能力普遍较弱,不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在校高职学生中,部分学生受挫能力弱、依赖性强、自控力低,加之当前社会的多元化,干扰学生的因素较多,造成学生缺少理性的克制和约束,思想道德素质不够高。
三、建立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
以社会经济需求为依据,以专业的适应性为核心,合理设置专业。对于传统落后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专业,需要改进教学内容,构建新课程体系;淘汰职业技术含量不高,职业特色不鲜明的专业;紧密结合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开发一批新型专业和专业群。在专业分工上,坚持错位发展,尽量减少专业的重复设置,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传统优势,构建一个以传统优势特色专业为主干,以相关新兴专业为支撑的专业体系。
(二)提高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应注重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把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亲自动手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的联系,给教师提供下企业锻炼的机会,通过到对口企业一线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注重教学方法与技能的教育,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兼职教师给予足够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与企业的互利合作关系。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实训基地的建设,比如:资金投入,提供先进技术设备等;此外,企业非常看重实训基地的影响范围广,力度大的广告效应。通过这种与企业互相支持,可以优势互补,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双赢。
高职院校还应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现实的生产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使高职院校人才供给和企业用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四)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
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奖学金的设置、职业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与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当多举办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主动走进企业,使学生在接洽企业过程中,提高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口才和管理协调能力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河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编号:SKZD2011204,课题名称: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模式与保障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叶华光.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与矫正[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62-64.
[2]王质明.从“技术”的角度观察高职教育培养目标[J].职教论坛,2006,(12):98-102.
[3]张元.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高专专业设置问题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38-40.
[4]付永强,吴文山.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0,(2):90-92.
(作者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