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携手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24
/ 2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现实生活对他们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要真正实现品德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就必须特别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让生活成为有效的重要教育资源。
[关键词]教育 生活 回归生活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注重强化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品德课教学资源,不仅是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教学内容,更多的在于学生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直接经验、感知体验。如果教师不能高度重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空洞说教,很难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做到把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为了使品德课教学能有机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教师必须积极作好课前教材挖掘,努力研究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最佳切入方式方法。我们很多教师在这方面已经作出积极的努力,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学生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从一件件甜蜜的回忆中,更深刻培养起感恩情怀,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敬爱。
这种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式教学设计,很自然地使教材与生活经验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升华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会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学方式自然融会学生生活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最喜爱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品德课教学就应该充分关注学生这一特点,努力用活动方式使学生文本学习与生活实际自然融会。从而让学生在“模拟生活”、“演绎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等活动中,“思考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情感价值观。
1.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
课本剧角色扮演是教学中较好的活动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新课程品德教材的编撰特点,给了这种教学方式以极大的发挥空间,有很多课程都有利于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积极安排好学生角色扮演这一活动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更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舞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与社会的认识和感悟。
2.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活动,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就会极大地拓展教学时空,让品德教育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有实际效果。
如有的教师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看一看,走一走,站一站,评一评,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就在充满乐趣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较深刻地体悟到珍爱生命,尊重生命,遵守法纪的意义。从而使遵纪守法意识在学生心中潜滋暗长。
三、教学延伸指导学生体验观察生活
教育教学活动不应仅局现于封闭的课堂,还应强调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结合,让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社会,热爱社会,服务社会意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联结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社会生活,教学应拓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如进行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在课前教师就应有计划、有指导地安排学生调查学校附近的环境情况,让学生在调察中发现问题:溪流是否污染,街道是否脏乱,空气是否清新,工厂是否排污……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做到让学生有的放矢,充分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出自己保护环境的主张,关爱家乡,关注生活的情感就会得到深刻体验和升华。如果能再努力联合社区或村镇的力量,开展诸如环保知识宣传,发出环保倡议,整治街道卫生等学生力所能及和乐于实践的有益活动,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无疑会更进一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师一定要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学科特点更决定了教学贴近生活、携手生活的必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优化教学方法,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