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精、气、神——教学非言语艺术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03
/ 2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艺术有着语言行为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教学言语艺术的延伸和扩展,能有效地提振教学的精气神。非言语包括衣着、表情、眼神、副语言、体态、身姿、空间距离语等。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为此,本文探讨了教学非言语艺术的作用、特点、形式、主要运用原则以及运用机制,以期为当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关键词]非语言 体态 副语言

一、教学非言语表达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归纳为三个方面:
1.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2.替代有声语言。教学的客观环境是人们选择语言媒介的重要依据。3.生动的形象更易感染学生。
二、非言语艺术的特点
教学非言语艺术的主要特征:1.示范性:教师形象是学生知识和行为上的效仿模范,教师不同的举止神态、衣着打扮,都会对学生起到不同的示范作用。2.筛选性:英国洛克也曾说:做导师的人自己应该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选择积极而非消极的非言语行为。3.差异性:文化的差异性。特别是体态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种体态表达不同的意思。
三、非言语表达艺术的形式
非言语表达艺术的形式主要有: 衣着着装、 面部表情、眼神传情、副语言、 体态、身姿、 空间距离语
四、非言语表达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的运用
1.教学非言语艺术的主要运用原则
(1)系统性原则。教师的非言语交流作为教学系统的一部分必须和其他教学行为紧密配合,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师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定,只有达成与言语等教学行为的合理搭配和最佳选择,才能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2)自我调控原则。教师要具备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时刻把自己置于学生监督之下。教师的非言语交流做到恰到好处和自然环境逼真,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自己言行的有意识的训练。
(3)及时调整原则。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系统的教师,既要通过自己的非言语交流控制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热情以及速度、节奏等,又需要根据从学生方面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非言语交流。
2.如何运用教学非言语艺术
(1)讲究着装品位,培养良好的教师风度
教师是知识和教养的化身,个人仪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师身上的标签。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他应察觉到, 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优雅大方是教师外表穿着的美学要求。优者,美好也;雅者,规范、高尚也。服饰着装方面,教师总体上应把握得体大方,必要时,可以根据所讲的课文的格调来着装。课文内容肃穆的,穿着应庄重;课文明快生动,服饰可随意轻闲些;课文抒情的,服饰可略显柔和。一个人的体格与面貌,一般来说是不易改变的,但仪表整洁,优雅大方,会使学生更专心听课,也使学生从教师的美的形象中领略到美的价值。有修养的教师能使自己的外表、穿着和“灵魂工程师”这一社会角色相和谐,起到“山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的艺术效果,增添教育的魅力。
(2)克服面无表情的教学,尽快进入“角色”,拉开课堂教学情感的序幕。 
教师的面孔像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丰富多彩,内中蕴涵着巨大的感情容量。在课堂教学中,生动而丰富的面部表情,就会在传递信息、思想的同时产生个人魅力和感染作用,从而取得圆满的教学效果。俗话说,“情自肺腑生,方能入肺腑”,“通情才能达理”,教学中教师深厚稳定且有原则性的情感,往往会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充满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教学中教师的情感,首先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3)恰当运用眼势语,充分发挥传情达意、组织教学的功能。
教师要想吸引住学生,就必须注视着他们,并寻求视线的碰撞。那么课堂目光分配技巧、课堂眉目语的运用技巧又有哪些呢?
①注意目光投向区域的合理分布,消除“教学死角”。
由于大脑机能具有不对称性,绝大多数人形成左半球优势,而一般说来,教师上课时又主要是进行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居次要地位,所以教师“光顾”左边学生的时间多于“光顾”右边学生的时间。因此,要特别注意扩大目光注视的范围,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对流”,使全班同学与教师目光有大体均衡的接触机会。
②扩大目光注视频率
在课堂上, 教师目光注视的类型与次数被认为对课堂管理与教学目的影响最为明显。每当教师与学生的眼睛接触平均次数下降时,学生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就上升,当教师不断注视教室的每个角落,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次数上升,课堂秩序就良好。
③用目光给予信号,控制学生的分心。许多教师会遇到学生偷看小说、杂志、做小动作甚至嬉笑打闹等这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较好的方法是动用一种无声的目光交流。当发现这些违纪行为时,老师可以暂时停止讲课,用目光给予暗示。四目相对,虽然彼此不言,但却心领神会,“此时无声胜有声”。
(4)在教学过程中,类语言的巧妙运用,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教学中,控制好说话的语调、音色、语速等辅助性语言系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强化信息的语义分量,产生强调,吸引功能。


(5)构建积极的学校课堂体态语言模式,创造性地运用课堂触摸技巧
体态语言具有较强的情绪色彩,它能较好地传达教师的内心感受,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
①最常见的“体态语”莫过于人的头语。在有力的点头的暗示下,即使不说话,人们也会领会其中的赞同信息。在头语的运用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则。首先,动作要明显,尤其是它发挥替代功能的时候。其次,要注意配合其他语言的使用。如点头时配合“嗯”,就不至于产生误会。
②体态语”还包括人的手势。
教师的手势语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体态语言,是教态美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激励起学生的情绪;在侃侃而谈的叙述时,加上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手势,也可以起到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角色”的作用,使之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③成功地运用触摸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尽管这种非言语交流是一种辅助手段,但它却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水平的催化剂;缺少它,课堂活动似乎就减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6)适当运用身姿语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人的身姿与人的相貌有着同等的重要性。英国洛克也曾说:做老师的人自己应该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动作姿势的最大魅力并不在于多少、新旧,而在于自然、和谐、准确和适度。
(7)把握适度的师生交往距离,构造合谐的静态无声音交往
静态无声交流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所产生的非言语交流。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对交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师生双方的距离很大时,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必然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人把教师和学生形象地比作“剪刀的两叶”,只有分分合合,剪刀也才能更有效地工作,体现在师生关系上,那就是若即若离!当然,要注意这个“剪刀差”,不同的人开合的频率不同,开的大小也不同,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赵炳辉.教师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王萱.独具慧眼:猜解身体语言.2版.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孝感高级技工学校 湖北孝感)